驰援湖北的武冈市医疗队队长匡小波在抗疫前线。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通讯员 舒兰 杨群君 长沙报道
驰援湖北一月有余,熟悉的人看匡小波的朋友圈照片,说他看上去“满头华发,疲惫明显”。
匡小波是湖南武冈市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主任,也是此次驰援湖北的武冈市医疗队队长。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多日,他曾一度拒绝报道自己,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
夫妻争着上前线
正月初三,武冈市人民医院办公微信群发出了驰援湖北征集令。匡小波毫不犹豫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驰援征集令一发出,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同单位神经内科副主任、匡小波的妻子刘英。
“让我去湖北,你是家里的顶梁柱。”
“我去湖北,你身子娇弱,我是男人。”
“你自己还有胃病,忘记了?”
“胃病是小毛病,你在家照顾好儿子和老人。”
都说夫妻同心,两人都想着,疫情当前,正是需要医务人员挺身而出的时候,他们都想去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尽己所能,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平日里恩爱的夫妻,这次因为谁应该去前线,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还是匡小波赢了。他的理由很充分——“我是感染科主任,跟这次疫情算是专业对口,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带回家乡,有利医院感染科的发展建设。”拗不过丈夫的妻子刘英,最后留在家中,在医院坚守岗位。
随叫随到的匡组长
正月初四,武冈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于当晚11点40分抵达湖北黄冈市大别山医疗中心。
来不及卸下路途的疲惫,匡小波和战友马上进入了严谨有序的岗前培训,随后进入不同病区。匡小波所在的医疗队,分管东西区100多张床位,共分四个医疗组,他是第三组组长。
尽管之前一直在心中告诫自己“不管什么场面都要镇定”,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支援行动,当匡小波进入病区看到眼前床满为患的一幕,他还是“懵”了。但他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迅速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
“匡组长,请你来看看40床。”
“匡组长,21床的血氧下降,请指示。”
“匡组长,15床的化验结果你看一下。”
在大别山医疗中心,大家口中的“匡组长”,是承担着各种事务的大忙人。
匡小波管理着8位医生,而他们组共管理100多名病人。身为组长,他既要顾虑大家的身体,做好合理科学排班,还要不时提醒大家加强防护,耐心地给年轻的医生们解惑答疑,与同事们一起探讨、甄别问题。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遇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衰、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础病时,他就组织多学科合作,共同进行病例讨论,因人制宜选择专科专治,或科学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减轻年轻医生们的负担,他每天亲自开具医嘱,完善及修改病历。在病区,他经常带领医生们对重症患者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坚持中西医结合;他经常带领医生们刻苦钻研,学习不断更新的诊疗指南,努力攻克难题,尽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你们湖南的医生杠杠的”
每次查房,匡小波都要走到患者身边,或握住他们的手,或拍拍他们的肩膀。他说:“我只希望用握手拍背这样的方式,给病痛中的他们传递一份温暖和力量。”
在大别山医疗中心,匡小波刷新了自己的职业纪录:第一次要在4小时内,完成100多个病人的查房。很久没有上过夜班的他因体恤同事们的辛苦,主动申请和大家到晚夜班。连续几个夜班下来,他明显感到体力不支,“骨头像散架了一样。”有好几次,同事们看到他不时按压腹部,大家这才知道他有胃病在身。当大家都劝他休息时,他却总是说,“没关系,我下班吃点药就好了,病人不能等。”
面对新冠肺炎,患者们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有积极面对者,有焦虑害怕者,有悲观消极者。
在匡小波所管的病人中,有一位大妈,住院28天,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但因为害怕复发,她坚持不肯出院。匡小波多次走到她的床前,耐心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为了打消患者的顾虑,他又陪同大妈复查核酸和肺部CT检查,终于让她放心开心地出院了。临行前,大妈乐呵呵的,一个劲地向匡小波竖起大拇指,“你们湖南的医生杠杠的!”
在医院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因多是某个家庭成员感染住院或隔离,无陪护陪伴。而在匡小波管理的病人中,还收治了一位无名氏患者。当时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急需CT检查。见人手短缺,匡小波二话不说,亲自推车用最快速度护送患者做CT检查,又亲自将患者以最快速度转至ICU房。他说:“病人平安我才能心安,身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本是我们的天职。与疫情狭路相逢,我们终将战而胜之。”
目前,在匡小波管理的第三组病人中,治愈达到90%以上。他说希望通过他们的全力以赴,去换得更多人的平安康复。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舒兰 杨群君
编辑:胡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