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日记丨热土绘就扶贫故事 初心不改为民真情

来源:红网 作者:康钦元 杨朝文 编辑:肖拓 2020-03-10 23:22:4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康钦元/文 记者 杨朝文 整理

2018年3月,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部署安排,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党委委派,我来到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石托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至今已有两年了。

驻村以来,石托村扶贫工作在厅党组高度重视下,在厅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聚焦短板弱项,对照脱贫目标,精准施策,努力奋战,全力攻坚。到2020年初,石托村完全达到“两个确保,两个完善”的条件,成功退出贫困村行列。现在,石托村正朝着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新农村不断迈进。

不畏艰难与困苦,同舟共济真扶贫

在石托村扶贫工作《驻村日志》里,我已记录了657个日日夜夜,回顾过往,风风雨雨,孤寒病痛,辛酸苦辣,历历在目。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几名同志,大家相互之间不论年龄、不排资历、不计得失、紧密团结、同舟共济、各尽所长,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深入农村一线扶贫,亲身经历过湿冷的梅雨、孤夜的蛙鸣、炎热的酷暑、叮人的蚊虫、凶恶的村狗、偏寂的驻地、扰人的老鼠、彻骨的寒冬及脱贫攻坚的压力。

曾几何时,我们穿着雨靴走在田埂,冒着高温走家串户,拍着蚊虫熬夜加班,听着老鼠的蹿动声疲惫入睡……我们同吃、同住、同忧、同使命、同责任、同担当,我们都苦过、累过、困惑过,我们都生过病、吃过药、也都慢慢地把病痛熬好了,唯独我们的工作队没有发生过矛盾,没有出现过气馁,我们抱团凝心聚力地工作,我们只为一个目标——让贫困村的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脚下走过多少热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驻村帮扶以来,有许多纯朴的村民与真情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动,让我们的工作充满着使命感和价值感。石托村有一位叫陈雨莲的老大娘,与我母亲年龄相仿,长相也有些相似,以前是村里的保洁员,打扫卫生相当负责。她的丈夫患精神疾病已有近30年,2019年7月,陈雨莲被查出患有肠癌,每天要排便20多次,初期她对自己的病情并不知晓。记得第一次我去她家走访时,她与丈夫正吃着一大碗白水面,我当时惊讶她们怎么吃得下?怎么吃得完?第二次我去她们家帮忙拖玉米,第三次我去她们家帮忙挖地,第四次我去她们家帮忙插田,第五次我去她们家帮助申请大病救助款,第六次我为她们家捐钱救命……,我已不记得去过她们家多少次了。有一次,陈雨莲高烧了3天,体温高达40度,她舍不得花钱去打退烧针,后来我主动帮她担负了所有医药费。

像这样贫穷、质朴、苦难的村民常常让我感慨!我的父亲离世之后,母亲在我刚到单位上班的头几个月里随后也离我而去,当时我没能在现场为母亲送终,至今都让我难以释怀!父母在农村养育我长大、读书、投笔、从军,他们的勤俭、辛劳、慈祥与善良时常在我的梦中萦绕。我在部队曾看过并体验过“我的团长我的团”,而陈雨莲这对夫妻,我把他们称为——我的村民我的爹娘!我将她们视同自己的父母,每当我在村子里看到她们的身影,就如同看到自己的父母还活在这世上!每当我在村子里看到她们的身影,那颗一直在寻觅、呼唤、悲鸣、思念父母的心便不再感到孤慌!如果说我的父母像两根火柴,曾经照亮过我那个积贫积弱的小家,那么现在正在从事扶贫工作的我愿意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去点亮这个苦难多灾的家庭,对他们好,就如同自己在尽忠、尽孝。我就是这样用心用情去对待贫困村的每一位困难群众。

去年,省厅组织扶贫、挂职、援疆、援藏干部座谈会上,我引用了艾青诗人《我爱这土地》中的一段话进行发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贫困村的村民和那片土地爱得深沉……”以此表达我对贫困村人民所倾注的真情!

如今,石托村村民日子越来越好了,这片土地也越来越美了。

我想,当我们的任务全面完成,即将撤队的那一天,我会舍不得这里的村民和这片土地,因为我在这里真心付出过,我已静静地融入了这片热土,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这里的人民。

来源:红网

作者:康钦元 杨朝文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3/10/68511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