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对所有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个难忘而特殊的时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群众积极响应、齐心协力。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下,全国疫情持续好转。同时,复工复产也在稳步推进,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在这场人类历史上面对疫情作出的最伟大的抗争中,我写下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希望能从小小的侧面记录下在抗疫复工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返乡与疫情爆发
我的家乡在湖南东北部丘陵区的岳阳市平江县,从县城经过几十里曲折的乡村公路才能到我家所在的黄沙村。村子不大,共约两千多口人,散居在山间江畔,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高地。
1月18日下午,我离开学校,从北京出发前往武汉,到武汉大学出差。记得当时武汉两会期间连续多日无新增病例,但是小心起见,在武汉期间我一直戴口罩。20日下午,我察觉到疫情正在起变化,提前结束出差,从武汉出发回家。回家的火车上我一直不敢摘口罩,滴水未进。回家后立即在屋外换下全部衣物,将旧衣物用热水消毒。当天晚上,钟南山院士石破天惊地指出新冠“肯定存在人传人”,迅速引爆舆论,整个社会才开始真正重视疫情。在家中,我坚持自我隔离,使用单独的卧室、碗筷和厕所。隔离的同时,作为村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以及一名党员,我发挥所长,担任志愿者。我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微信对接村委和村民,了解村中抗疫工作并详细向家人及邻居解释、宣传。由此,我得以深入了解全村的抗疫措施,真正认识到一个小小的贫困村是怎样被一群勇敢的人所保护的。
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疫情爆发后,岳阳市领导高度重视,下发系列抗疫指导文件。黄沙村抗疫形势严峻,情况复杂:一是村子虽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但是距离湖北通城县直线距离不足二十公里;二是村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多,且有多名涉湖北人员;三是村里信息较为闭塞,群众多对疫情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众;四是防疫物资储备不足,极其短缺。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面对这一场硬仗,黄沙村后盾帮扶单位岳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徐波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详细了解村里湖北返乡人员基本情况及隔离措施,仔细询问贫困户的生活保障情况。他要求驻村第一书记李少白火速赶往一线,送上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急需物资,解了村里抗疫前线人员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脱贫攻坚的任务也始终没有被忘记,各级领导心中最牵挂的始终还是困难群众。徐波主任还在电话中询问贫困户的生活保障情况,后盾帮扶单位平安产检岳阳支公司何朝晖总经理委托驻村工作队给四户贫困户送上了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乡长江新华、联村乡领导万德志始终坚守抗疫前线,多次到村里指导督查防疫工作,驻村工作队长李少白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多次走访贫困户,上门宣传抗疫知识,真正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村支书沈立新、村主任邹家兴为贫困户送上米、油。
群策群力,精准防控
收到上级文件以及领导指示后,村支部书记沈立新紧急召开村干部会议,并成立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严格落实上级文件及指示精神,实行责任到人、分片负责,并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记录及问责制度。村干部迅速统一行动,对湖北武汉及周边地区返乡人员情况进行挨家挨户认真摸排,逐一登记,排查出19名湖北返乡人员。作为一名武汉返乡大学生,我也是排查的重点。到家不久,我就收到通知要求汇报武汉返乡行程及健康状况。村委对我们这19人建立了全面的信息台账,全部实施居家隔离14天,全天实施严格管控,每天由村医3次测量体温并上报。由于防护物资短缺,村医邹武兵没有防护服和N95口罩,每次都只有一个一次性口罩。但是他每天不惧危险、不辞辛苦,认真测量体温,做好汇报。
驻村第一书记李少白上门走访宣传防疫工作
宣传是防疫工作中的重点。党员志愿者始终抗击在疫情一线,全村党员根据分片安排,做到了每户都有人,上门宣传国家防疫政策,每户都有人讲清新冠病毒的危害。由于村民散居,没有能喊遍全村的大喇叭,村干部发挥创意,将喇叭固定到车顶,在村里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七点“巡回演出”,循环播放防疫政策,让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今年的瘟疫怕是蛮严重,过年就莫拜年、莫一套恰饭了”,这是村里很多老百姓在微信群里转发的信息。得益于通信设施的建设,在大山深处的村子也实现了4G信号全覆盖。通过光纤入户活动,不少人都包得起一年500左右的网费。同时智能机近年来越发廉价,于是发微信、看头条、刷抖音,已经成为“国粹”麻将外农村人普遍的休闲活动。村中有个500多人的大群,各个户主都在群里,通过村委在微信群转发通知,再加上干部上门宣讲和宣传车的轰炸式宣传,即使是消息再不灵通的老人,也能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
宣传车到村中各处宣讲防疫政策
往年过年,村里年味比大城市浓得多。我们三十晚上燃起篝火,老老少少都围坐一团聊天。12点是所谓“破天荒”的时刻,各家齐放烟花爆竹,哪家烟花最多代表来年财运最旺。初一家家户户到邻居、同族、亲戚家拜年。但今年是个特殊年,从初一开始村中实行严格管控,村民也都非常支持,自发不走亲、不串门。麻将也是管控的重点,村主任邹家兴不定时到全村循环检查,共封存麻将机85台,保证了人员不因打麻将而聚集。
红白喜事是农村人的头等大事。不少年轻人选择在过年期间结婚,按照习俗都要摆婚宴,“呷情席”。冬季也是有各种基础疾病的老人一个难过的坎,每年都有过世的老人。白事按传统也是要办得风风光光,要请道士法师做道场,各家上门吊唁,主家也要摆席招待。平江人在红白喜事摆席的所谓“十大碗”(十样菜),还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国》。但是今年情况特殊,在村干部的上门劝说下,准备结婚的取消婚宴,老人过世的不办丧事。黄沙的老百姓们通情达理,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村主任邹家兴(右二)与志愿者在麻将机上贴封条
村委组织人员对全村进行了消毒杀菌工作,对主干道消毒三次以上,全村实行封闭管理,村干部、党员、志愿者24小时坚守在主要路口,保证了本村人员无特殊情况坚决不外出,外来人员无特殊情况坚决不入内。封城封路不封心,隔病隔人不隔爱。为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应急物资及必需品的需求,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正常,村副主任张春风担任义务采购员,由村民自行通过电话、微信等将所需物品名称、数量、规格进行登记,然后统一到集镇采购,再按户到村部前坪自行领取,十几天时间总共采购蔬菜、生活品共八千余元。虽然工作量大、危险性高,但是张春风同志始终毫无怨言,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评价。经过两个隔离期后,不少志愿者受到张春风副主任的感召,也加入到物资采购的队伍中,每天帮村民义务采购,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室内安排专人进行消毒
黄沙村防疫检测志愿服务岗上在寒风中坚守的志愿者
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群防群控,有效地保障了全村人民抗疫期间生活的正常平稳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积极复工,确保发展
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下,全国疫情持续好转。同时,复工复产也在稳步推进,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决胜脱贫攻坚战。黄沙村本地并没有太多产业,因此复工的主要任务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疫情之下,外出务工人员烦忧颇多:出村到城里不便,自己又买不到口罩,在路上和到城里都不安全。村委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派人为外出务工人员送上口罩,同时统计他们外出的信息,安排专车集体送到县城汽车站或市内火车站。
村支部书记沈立新为外出务工人员送上口罩
还有部分村民担心大城市仍不安全,这时县城传来好消息,多个县内企业发布大量用工需求,不少对学历要求不高,而且能够提供一份在本地具有竞争力的薪水。村主任邹家兴为此上门宣传招工信息,村民们踊跃报名。
脱贫攻坚,决胜小康
我从2014年考上大学以来,每年基本上只在过年时回家。但是每次回来我都看到我们村发生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主要是基础建设。
农村安置房的建设。村里山多路弯,很多人以前甚至住在山上。一方面交通不便,另一方面限制了耕作,经济来源要么是砍柴要么是搞副业,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住在昏暗、破败的土屋。而一旦下雨,这些危房就有倒塌的风险。而农村安置房项目,让贫困户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宽敞明亮的房屋。在安置房里,有好几户都是我的亲戚,他们都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我相信这些贫困户安家后,一定也会乐业,会敢拼敢闯,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村公路的拓宽。在我的印象中,原先的村公路是2008年村村通工程修建的。当时村里远没有如今这么多小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村里有不少人都买得起小车。在我们组,大半的住户都有小车。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小伙来说,不买车甚至讨不到老婆。小车的大量增加,让原先狭窄的公路捉襟见肘,技术不过关的新司机遇到两车相会得手忙脚乱。公路的拓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
路灯的装配。在农村,走夜路是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像我在美国的时候一样需要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而是因为没路灯,碰到没人住的地方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因此以前家家户户都有手电筒,夜间骑摩托或开车,更是要小心翼翼。而现在有了明亮的路灯,老百姓可以更安心地走夜路。
河道的疏浚和堤坝的修建。以前每到雨季,水位上涨,而河道里的各种砾石、砂石、树枝不少,一旦拥塞,可能漫出河道,淹没旁边的农田乃至房屋。我是学水利的,更知道洪水猛于虎。现在在全国的大中型河流,除了西南山区还有一片未开发流域,我们都有梯级开发的电站,基本上确保了像黄河、长江这样大河的安澜。因此,山区洪水的危害就受到了更多重视。在北京,我们可以装配监测天网实现实时监测。但是在农村,我们只能把工作干在前面。疏浚河道,修建堤坝,这样的工程可能一时半会老百姓看不到明面上好处,可是洪水的隐患确实实实在在地降低了。
中国经常被称为“基建狂魔”,但是这往往体现在大工程、大项目上,比如高楼大厦、跨海大桥、大坝。对于农村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规模上看起来没那么大,但是能从小处着手,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群众,赢得更强大的人心。
作者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博士张玍
来源:红网
作者:张玍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