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向卫煌的生前照。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双峰报道
地处湘中腹地的双峰县,是一片文化厚重的土地。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就诞生于此。
2020年3月22日,一位新时代的英雄在这里倒下。这样的荣耀何其悲壮!
初心不改、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向卫煌,扎根基层24年,一步一坚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因公骨折 从此与最爱的篮球绝缘
出生于双峰县杏子铺镇的向卫煌,走的时候,刚过完43岁生日不久。
不到20岁参加工作,两年后入党,向卫煌先后在双峰县杏子铺镇、井字镇任干部、总支书记、政协工委副主任、党委委员,2020年1月任荷叶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参加工作24年来,他一直扎根在乡镇基层,奔走在田野乡间,穿行于千家万户,初心如一,本色不改。
在杏子铺镇测水片区任党总支书记的4年时间里,向卫煌牵头处理企农矛盾、邻里纠纷数十件。每次接到群众反映,他总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深入纠纷现场,实地调查取证,依法公平公正地处理。
2006年,测水村至水泥村公路拓宽改造,全程5.7公里,涉及占地20余亩。特别是测水大桥入口处道路改线,是沿线5个村多年未完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作为指挥长,向卫煌和村书记一道,逐户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连续20个夜晚走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测水公路终于顺利拉通。
荷叶镇政协工委主任向海淇,与向卫煌是同村的发小。他们同时在杏子铺参加工作,今年1月10日,他从杏子铺、向卫煌从井字镇一同调到荷叶镇报到上班。
追忆起昔日的挚友,向海淇提到了13年前的一件事情。
2007年4月,时任杏子铺镇坳头山责任区任总支书记的向卫煌,有一天晚上11点回到镇里,正好被向海淇撞见。
“当时我看他一身的泥巴,一只手没有力气的耷拉着,很痛的样子。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什么,刚才骑摩托车摔了一跤。”
当天晚上,向卫煌疼得没睡着觉。第二天,向海淇陪他去医院拍片,才发现右手骨折了。
这个时候,向卫煌才跟他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一天晚上,民主村有两个孩子溺水身亡了,他一直在处理纠纷。直到晚上11点,才骑着摩托车赶回镇里。因为天黑路滑,人仰车翻,狠狠地摔了一跤。
“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至少要休息3个月。”医生建议。
“是啊,别不要命了,好好歇歇!”向海淇也劝他。
“不行啊,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去处理。死人和调处矛盾,对干部来讲可能算是常事,但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作为总支书记请假休息,这个时候不去,我把事情推给别人去处理,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
就这样,向卫煌挂着石膏夹板,坚持把矛盾处理完了,一天假也没有请。
从那以后,他的右手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经鉴定为伤残9级)。“他以前很喜欢打篮球,那次之后,他再也没有上过球场。”
饱汉要知饿汉饥 把群众所需所盼记心头
“饱汉要知饿汉饥。对困难群众来讲,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就是大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管是分管领域行业扶贫、驻点村工作指导,还是帮扶户脱贫致富,向卫煌始终把群众所需所盼记在心头。
“扶贫先扶智”,但2014年在井字镇担任政协工委副主任的向卫煌,刚分管教育、卫生工作时,就遇到了大麻烦。
“要想征我们的地,不可能,我们坚决不同意。”花桥学校扩建,需要到邻村的花山村征4.5亩地。
“大家眼光放长远一点,学校扩建对你们有好处,方便你们的儿子、女儿、孙子读书,你们的合理合法诉求,党和政府会予以解决。”向卫煌苦口婆心,耐心地解释道。
“你在这里可能还会处理,要是哪天调走了,拍拍屁股走人,就不会管我们了。”村民们压根不相信。
“大家放心,我参与的事情以后就算调走了,有什么问题,我也会安排专人来解决,决不食言。”向卫煌承诺。
接下来的20多天里,向卫煌不分白天黑夜守在施工现场,亲自带领测量队伍。在村民的见证下,拿着尺子一寸一寸丈量土地。
在他的积极争取和努力下,全村近500米的毛坯路进行了硬化,家家户户门口都修好了水泥路,10余亩的水塘也进行了清淤。
“现在的花桥学校面积比之前扩大了一半,原来操场都没有,现在全是标准化的建设。”花桥学校校长陈丽说,当时她看到村民这么反对,以为会进行不下去,没想到这么难啃的“硬骨头”,向卫煌真的拿下了。
从2015年开始,向卫煌多渠道、多方面争取教育资金近2000万元,先后完成了井字镇同乐、万里、中心小学、大埠等8所学校的建设改造,有力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全镇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2017年至2018年,井字镇以2个100分,顺利地通过了教学硬件、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
“有事请找向主任”“有困难,找老向,靠得住!”在井字镇工作期间,这也成为了大家找向卫煌办事的口头禅。
2017年,向卫煌任井字镇铜梁村联村工作组副组长。当时,县里开会布置“四类人员”精准复核,限期完成。
晚上11点开完会后,井字镇党委书记赵向阳与向卫煌一起召集村干部、帮扶工作队等连夜开会,迎接上级督查。
向卫煌带头,主动走村入户,白天有时找不到人,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把全村农户进行比对、全面摸排。
“当时,矛盾集中,他从一名优亲厚友的村干部亲属‘开刀’,最终清理出贫困户55户200余人。因为他的公正严谨,铜梁村没有发生过因‘四类人员’排查而引发的信访问题。”对于这件事,井字镇党委书记赵向阳至今还历历在目。
铜梁村贫困户左国兵想养鱼,向卫煌就多方帮助联系鱼苗、提供技术和大鱼销售。帮助他在外地读书的女儿落实教育助学政策。离开铜梁村工作后,2019年他还帮助左国兵妻子谢小花在镇扶贫车间找到一份稳定工作。
今年68岁的黄巢村村民赵雨林,听说向卫煌前几天去世了,一下红了眼眶:“这么好的人,老天爷怎么就舍得让他走!”
“你看他端午节给我送粽子的盒子我还留着呢。过年前托陈主任(黄巢村村主任)给我送来的钱装在口袋里还热热的呢。阶基上帮我劈的柴火还没烧完呢!”赵雨林是黄巢村的贫困户,十多年前老婆和他离婚出走。他身体受过伤,不能干重体力活,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是全村最困难的人家。
2018年,向卫煌联系黄巢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他和赵雨林结成了帮扶对子。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逢年过节的送钱送物嘘寒问暖,赵雨林父子的忧乐成了他的牵挂。
为帮助他们脱贫,向卫煌四处联系,帮赵雨林年近30的儿子赵虎联系到江苏南京一家工厂务工,使这个贫困家庭暂时有了稳定收入。赵雨林干不了重活,他下乡的时候,总要帮老赵干些劈柴、挖土之类的重活。
黄巢村村主任陈小华说:“今年元月份,向卫煌本来调到荷叶镇去上班了,可他过年前打电话来托我给赵雨林送了400元钱,大年三十那天又打电话来问看帮他送了没,我说送到了,他才放心。”
生活清贫 仍不舍弃挚爱的工作
向卫煌的家庭负担很重,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父亲患癌症和肺气肿,母亲有严重的胃病,妻子从石膏厂下岗,大儿子正在上高中,小女儿才3岁。一家人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支撑着。
“这几年,他的衣服都不买当季的,等打折后再去买。”向海淇发现,向卫煌一年也添置不了一两套新衣服,曾提出过要陪他去买衣服,被拒绝了。
向卫煌岳父家条件还不错,也有门路。爱人朱金玉几次提出,要他别干现在的工作了,跟着岳父随便干点什么,都比现在挣钱,也都被向卫煌断然拒绝。
“他就是爱现在的工作,我怎么说都听不进。”
“他工作过的几个地方条件都特别艰苦。”朱金玉说,他在杏子铺镇坳头责任区当总支书记时,办公地点就在一个废弃的村小学里。“孤零零的小山包,边上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很荒凉,房子也很破旧。”可向卫煌特别能吃苦,这些在他看来,根本不算困难。
向卫煌和爱人结婚很多年之后,还没有固定的住所。
“说出来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子或者建房子。”亲戚们都知道,向卫煌工作了20多年,家中却没有什么存款。
因为工资不高,父母又疾病缠身,他们的购房梦一直没能实现。
眼看儿子就要读高中了,向卫煌咬咬牙,拿出了一家人省吃俭用的15万元,加上岳父资助的15万元,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简单装修后,一家人在2016年底搬进新房。房产证直到去年11月份才办好。
平时,向卫煌因为工作忙,住家的时间不是很多。去年底过小年,向卫煌回家问爱人朱金玉“房产证办好了没有,想看一看”。当时,朱金玉因为带小孩辛苦,脾气不好,没从抽屉里翻出来给他看。
向卫煌去世后,朱金玉后悔不已。
3月24日,在追思会的前一天晚上,朱金玉特意拿来房产证,放在向卫煌的遗像前,一页一页地翻,伤心说:“老公,这是我们家的房产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请好好看一看,上面有我们的名字。”在场的亲友和同事们都流下了心酸的泪。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