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是非洲东南部的美丽国度,一个是中国中部的鱼米之乡,多年来,跨越万水千山,“湘津”情谊不断升华,历久弥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两国守望相助,携手应对疫情,诠释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经党中央批准,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要求,由湖南省组派的中国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即将带着祖国的重托,踏上抗疫援津的征程。红网时刻特别推出《湘津情》系列报道,记录援津医疗专家的真实故事与心声。
红网时刻记者 王嫣 整理报道
记录人:湖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主管医师 孙倩莱
时间:2020年5月9日
天气:多云加小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作为一名流行病学工作者,亲身经历了疫情从发展、蔓延到遏制、再到逐渐平息的全过程,最大的感受便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疫情伊始,适逢春节,正是举国团圆的日子,得知武汉面临严重的医务人员短缺,医疗机构的同志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踊跃报名,纷纷请愿前往一线支援。全国各地共有超过340支医疗队的40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我看到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四大王炸”齐聚武汉天河机场隔空互相打气的那个场面时,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一刻,所有的医务人员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走,去治病救人”。
在武汉,在孝感,在黄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源源不断的驰援力量。随着防控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全国的流调、消毒、检验等公共卫生工作者也相继投入到前线与临床工作者们并肩战斗。记得2月10日我们接到上级通知,需要派两名流调人员前往黄冈参与抗疫,科里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全都报名了,最后还是中心的领导出马才选定派出人选。前线固然重要,可是大本营也不能失守,聚集性疫情溯源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疫情研判、风险评估,每件事都很重要。有人要是需要出差,马上有其他人赶来接手这名同事手上的活继续干,大家都一门心思地想着为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连续工作了近两个月也没有一个人叫过一声苦。
这场疫情中,各级各部门可谓是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在一次次的现场调查中,我看到了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和乡镇干部为了做好社区摸排和物资保障是如何尽忠职守;我看到了基层的流调同仁们为了尽快完成密切接触者追踪是如何夜以继日;我看到了实验室的同事们为了尽快做出检测结果是如何浑身湿透仍咬牙坚持;我看到了定点医院的医生们为了给病人最好的诊疗方案是如何一丝不苟尽心尽力。3月后,我国本地疫情逐渐好转,而国外疫情上升迅速,控制境外输入风险成为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被抽调到单位的中心指挥部分析境外入湘人员的追踪管理情况,和参与境外入湘人员追踪管理的外事组、防控组、交通运输组的同志们一起工作,亲眼看到了联防联控机制是如何运转、如何协调、如何发挥效用的。各部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社会运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如今,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下,国内疫情防控逐步步入常态化,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了医疗卫生资源最短缺的非洲大陆。没有人敢对这起疫情的传播能力掉以轻心,为了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也为了保护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已运送多批医疗物资、派遣多支医疗专家组向非洲国家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作为中国(湖南)援助津巴布韦抗疫医疗队的一员,我一方面觉得这是全球抗疫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参与其中非常激动;另一方面又觉得津巴布韦和我国的国情大不相同,如何在分享经验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幸而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支队伍,在出发前队员们就已经组织了多轮学习和讨论。相信我们必能将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抗疫精神传达给非洲同胞,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来源:红网
作者:孙倩莱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