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红色故事:夜袭梁公祠 智救党代表

来源:醴陵 作者:张洁,邓立平,彭丽娜 编辑:张俊 2020-05-11 16:53:1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5月11日讯(通讯员 张洁 邓立平 彭丽娜)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醴陵市明月镇的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时光静默,在纪念馆中瞻仰,当年那些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仿佛历历在目,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形象愈见高大。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1996年由醴陵一批革命老前辈和烈士后裔倡导、民间集资修建。2010年被列为湖南首批民办博物馆,也是其中唯一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2010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列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微信图片_20200511131406.png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内景。

【故事】楠竹火把与两位党代表的获救

从株洲市区出发,行车约1小时10分钟,进入醴陵市明月镇,沿街边一个巷口拐入,一栋古朴的院子呈现在眼前。白墙红梁,门口有两座石狮子,纪念馆民间风味浓重,却不失庄重肃穆。纪念馆中央,立着革命志士手持长矛大刀奋勇向前的雕像,内面墙壁,刻着烈士名录,六间陈列室里,摆放着南四区革命斗争的相关资料、纪念物以及烈士的遗物。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当时,南四区苏维埃政府管辖13个联乡,人口达6万余人,打造了享誉“南四国”之称的工农革命政权。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长杨辉浩介绍,“南四区”的革命斗争,是近代醴陵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1926年至1927年大革命期间,南四区牺牲的革命英烈有1000余人。

“纪念馆所在地是原南四区苏维埃政府军事指挥部,本是一座建于清末的祠堂,当地人称为‘梁公祠’。这里摆放的,就是游击营赤卫队员用过的大刀、梭枪。当年,他们带着这些武器,夜袭梁公祠,智救党代表……”对于67岁的杨辉浩来说,每一个发生在此的革命故事,都是那么熟悉。

微信图片_20200511131836_看图王.jpg

陈列的武器。

1930年秋,在江西莲花召开的地区党代表会议结束后,中共湘东南特委书记石青赶往上海开会。为安全考虑,他决定绕道攸县、醴陵,再坐火车去上海,便与两位将要返回株洲的党代表结伴同行。

他们装扮成商人,从江西莲花到湖南攸县,再进入醴陵船湾,后来到梁公祠。为了避开敌人视线,他们当晚分开住宿,石青住在南四区区委书记杨仪廷家,两位党代表住在附近的大障铺饭店。很不幸,两位党代表被敌人发现,把他们抓住关到了梁公祠(当时这里为国民党的监狱)。情况紧急,必须把两位党代表救出来,否则,人被害,党的机密被泄,后果不堪设想。可敌众我寡,戒备森严,怎能救出?急中生智,杨仪廷想出一个办法。

微信图片_20200511132044_看图王.jpg

省级文物保护标牌。

他组织地下党员将一根根楠竹裁成若干小段,灌满油,插上纸捻灯芯,准备到时点火,呐喊助威,以支持赤卫队正面强攻梁公祠。当晚,夜半过后,赤卫队员冲到梁公祠的大门前,抬起一根大石柱,猛力撞开大门,一冲进去,连放几枪。敌人不知虚实,慌了手脚。这时,外边也配合呼应,周围山上、田垄里,到处有竹节点燃的火把,呐喊声,冲杀声,响彻夜空。惊慌失措的敌人把枪扔下天井里,龟缩成一团,不敢反抗。说时迟,那时快,赤卫队员趁机冲进囚室,抢救出两位党代表,并将他们安全地送上了火车……

“这个故事在我们当地广为流传,说明群众对胜利多么渴望!”杨辉浩的声音低沉了下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南四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反动派疯狂屠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醴陵南四区的革命者始终英勇不屈,留下来的人,继续战斗,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为后代换来一个崭新的世界。民间自发来守护革命先烈,那是不能忘记的纪念。杨辉浩说,他是建馆以来的第4任馆长,每一任馆长,都不拿工资,自愿义务宣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路线】

株洲市区上沪昆高速——平汝高速——醴陵泗汾镇下高速——转106国道——醴陵明月镇,约1小时10分钟可到达。

来源:醴陵

作者:张洁,邓立平,彭丽娜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5/11/71949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