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仙子脚镇下白村的千亩连片水稻种植区现场。
红网时刻5月12日讯(通讯员 蒋晓国 尹俊和 宋竞 )连日来,在道县仙子脚镇下白村的千亩连片水稻种植区,几台水稻有序抛秧机往来穿梭,一株株秧苗沿着抛秧带稀密均匀地落入田间,不一会儿,就已栽插了大半,田埂上的工人们正配合着挑载秧盘。
抛秧机操作员何发爽称,“像我们这个梯田一天可抛40-50多亩,如果是那种种了藕的或者是马蹄之类的田,机子跑不起,泥很深,一天只能抛10-20多亩,如果是很平的田,快的话一天也可以抛到70多亩。”
种粮大户王春海说,“我现在是两台抛秧机,聘请两个机手,一起工人是26个人,计划还有一周几百亩田就全部抛完了。”
王春海是下白村的种粮大户,2016年,由于本村大量劳力外出务工,村里的良田眼看就要抛荒,搞了半辈子农业的王春海,便尝试着把他们的水田流转过来。“我早两年来这边种了500多亩田,今年修高标准农田,河堤都修好了,就是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禾苗。今年我又把周边荒田流转过来,又增加了几百亩的面积,一起就有800多亩农田了。”王春海称。
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生产腾飞的有力“翅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硬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道县一直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种植效益;同时,大力推进废弃荒地复垦工作,让“荒地”成为“香饽饽”。
近年来,道县大力宣传耕地保护,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以及不断出台鼓励农民种粮和制止耕地抛荒各种有力举措,下大力气杜绝常年耕地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加大耕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抛荒耕地复耕;按照“谁种粮、谁得补”的原则,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道县仙子脚镇人大主席廖清平表示,现在镇里把居家外出的抛荒地和地势低洼容易受旱涝水灾的抛荒地,统一收归集体,流转给种植大户。
目前,道县已将22个标段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到了田间地块,全面进入扫尾阶段,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0.5万亩,预计总产40万吨。
来源:红网
作者:蒋晓国 尹俊和 宋竞
编辑:胡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