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2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张树波)5月19日上午,中国(湖南)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走访中马绍纳兰省穆鲁威市,与当地卫生部门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交流,为医护人员提供专题培训并走访考察当地医院。省长莫尼卡·马乌汗加出席并致辞,省政府高级官员全程陪同专家组活动。当天下午,专家组同津初等教育部就学校复课复学进行交流,津初等教育部长马瑟马及主要部门高级官员出席。
在与津初等教育部交流中,初等教育部常任秘书长塔贝拉表示,自津采取封禁措施以来所有学校均停课停学至今。随着复工复产工作逐步推进,津初等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复课、学生复学准备工作,感谢专家组拨冗向津方介绍有益经验。
湖南疾控中心邓志红主任和孙倩莱医师介绍了中国复学复课的主要措施,重点讲解了分级开学、复课前准备、校内防控等工作,并就如何结合地区分级管理、学生健康状况、家庭管理、社区管理推进复学复课作了全面介绍。初等教育部官员认真聆听、记录中方专家分享内容,就学校复课的资金来源、校医配备、如何监督确保政策落实等问题积极同专家组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友好。
援非抗疫日记
关于“梦想”的解释牌在志愿者身后立着
记录人:专家组成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爽时间:5月19日
不愿睁开眼的早晨,厚厚的窗帘外,仿佛听到雨声,兴奋地跑去掀开一看,耀眼的阳光嘲笑起这无厘头的幻听,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盼着春雨的农人。家乡的梅雨季是不是快来了?那种潮湿粘腻,本应该是我最讨厌的季节标签。都说,在津巴布韦不用带伞,因为即便下雨,不管柔和还是狂暴,一阵子就停了。可能因为这样,这里的草木才生长得纯粹,要么沉默生长,要么热烈绽放,红得那么轰轰烈烈。
今天到中马绍纳兰省,路途颠簸稍显漫长,沿途的锥顶草房代替了砖瓦房,让你不会忘记你已经离开了首都。因为医院没有会议室,我们的座谈会安排在离医院不远的一所小学的大礼堂里。钢腿木板的椅子,让我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那种来自记忆深处的亲切和温暖。如今,坐在这里的是面临着残酷疫情考验依旧需要被上帝保护的孩子,依旧在学着努力做一个保护这个民族的大人。
参会的一名女士,看起来很年轻,她问我,新冠肺炎的孕妇需要什么特别的治疗措施。从技术层面上沟通完之后,我才知道,她是妇女儿童保护的志愿者,她想成为一名医生,一名被需要的战士。学校那块关于“梦想”的解释牌在她身后立着,梦想=坚决+变通+授权+没有艾滋+指导+安全。突然,我觉得这个国家是这么纯净和简单,却也那么壮烈和坚定。
学校旁边这所穆鲁威市的唯一新冠定点医院,门诊楼是一所全红砖结构的房子,在蓝天下,滤掉了日光的刺眼,射出柔软饱和的枣红。走在里面,凉风习习,砖块错位镂出的精致几何形状就是墙体的窗户,非洲风情满满。一条带顶棚的长长小路,笔直通往住院部,路边很多绿叶小白花,小路长到走着走着你会忘了你身在哪里。因为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动线和结构上做一些小调整,但是这里的布局规划不得不说,已经做得非常清晰和基本完备了。对于我们的夸赞,院长瞪着眼睛,有点不敢相信。
去往下一站的路依然难走,摇摇晃晃叮叮咣咣的车厢里,为了节省口罩,大家都没有喝水,来不及回驻地吃午饭的专家们压低帽檐一个个闭目养神。让我想起一天只吃一顿中餐,在烈日中头顶着大包小包的当地人。
还未复学的教室里传授抗疫经验
记录人: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人民医院徐芙蓉时间:5月19日
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昨天晚上备课,拉着英文超好的爽爽帮忙重新审阅课件,将近凌晨1点才睡,做了一晚单词念不出来的怪梦,今天6点醒来又开始熟悉课件,因为第一次以中国护理专家的身份全英文给津巴布韦中马省姆武尔维医院的医护人员授课,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行。
今天的路程比昨天还远了半个小时,车上大家一边欣赏马路两边的风景,一边谈论津巴布韦的历史经济,我很钦佩主任这么瘦小的身躯,这段时间以来和我们一起来回奔波,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让人看出她有丝毫疲惫,而且一直乐观积极,还会时不时跟我们开个玩笑缓解气氛。
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津巴布韦中马绍纳兰省穆鲁威市,与当地卫生部门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交流,由于当地医院没有足够大的会场,我们被安排在还未复学的一间教室跟他们交流。教室十分简陋,跟我在农村上小学的教室差不多。我注意到最后面几排有穿着制服的护士。
事后,她们问我护理新冠病人几个小时一个班,我告诉他们ICU是4小时,但我们坚持过6-8小时。她们又问这段时间医护人员需要一直待在隔离区吗,当我作出肯定回答时,他们投来惊讶怀疑的目光。在参访他们的通道、病房时,他们一直在努力问询我们的经验和建议并且表示认同赞许。
来源:红网
作者:张树波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