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古人说,“中原定,天下安。”古时所指的中原,当然不全是指今天意义上的中部地区,但有些地区也是包含其中的。今天我们所指的中部地区和中部崛起,则是2004年国家制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历经1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真正成为中国的“腰部地区”,其承接东西、南北的战略地位之重,毋庸置疑。
湖南是中部六省中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多的省份,但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面对中部其它兄弟省份的紧追与赶超步伐,如何快速转型发展中,显示更强的“中部崛起”优势,是一场时代大考。
在2019年5月21日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对包括湖南在内的中部各省是极大鼓舞鞭策,也为我省在中部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40年来,东部发达了;时隔20年,西部开发又热了,但西部很‘穷’,两头‘水位’不同。只要把两端一打通,中国发展的‘水位’就会持平。”如何持平东西部发展?这就需要过渡带。有专家认为,面对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对置身“一带一部”定位的湖南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今天,我们看见,湖南正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就做好中部崛起工作提出的“八点要求”,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加民生福祉,转型升级的各项指标呈现出蓬勃生机,可以说,湖南正给中国的中部“壮了一下腰”。
01 扎实:制造强省建设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助推中部崛起,湖南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底蕴,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全国制造业31个大类在湖南省均有布局,装备制造、材料等产业过万亿,11个工业产业过千亿元,形成了高速轨道交通、超级计算机、磁浮技术等引以为傲的湘字号制造“名片”。
为把湖南制造的优势巩固好、提升好,省委省政府积极搭建“国家级”平台,比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长沙获批全国第二家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世界计算机大会、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等展会活动举办,成为引进先进制造业的重大平台。
同时,树立鲜明导向,引导政策资源要素重点支持产业链和制造业发展,产业链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19年,25个项目进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250个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累计完工156个;117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竣工投产63个;实施亿元以上的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重大项目超过200个,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总体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
2019年湖南千亿元工业企业达三家,这一年的1-11月,湖南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排名全国第4位。
2020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5%以上,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2025年,全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将有望突破20000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比重达40%以上。
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风头正猛的湖南制造业,正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积极进取的姿态。
▲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暨湖南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02 显著:创新能力提升
推动中部崛起,关键是坚持创新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近些年,湖南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专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创造了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三一重工发动机、油缸、液压件等核心零部件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铁建重工自主研制国内和全球首台套产品50多项,创新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亚洲地区即将运营的最大、最先进的数据中心“芙蓉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等一大批智能制造占据世界技术制高点。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通过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和“六项人才工程”,湖南吸引一流科研机构、跨国公司来湘落子布局。迄今,已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8家。
以建设创新型省份为抓手,湖南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被打造成全省当之无愧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2019年湖南有各类科技人员179万,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居中部前列,共有3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各类创新型人才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湖南成为辐射带动中部地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2019年湖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增长率居全国第2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成为建设“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要支撑,被列为全国三个快速增长自创区之一。”从湖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的介绍里,观潮君感受到湖南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趋势。
▲大美湖南,绿色崛起。
03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
“洞庭湖水质越来越好,湖面上的餐馆销声匿迹了,村里的养猪场被取缔了,鸟儿越来越多了。”生长在洞庭湖畔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杨莉,对湖南近年推进污染治理、实现绿色发展的决心感触颇深。
她说,过去砂山林立的码头,如今已被关停整治,通过复绿变身成了“芦苇成片,水鸟翔集”的湿地。
牢记总书记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坚持绿色发展”的嘱托,聚焦“生态强省”目标,湖南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绿色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助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为此,湖南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同步制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年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湖南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决策部署,以制度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为全方位、全地域和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水泥、煤炭、烟花、造纸等领域过剩产能退出和落后产能淘汰,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互利共赢。”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负责人认为,打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绿色发展,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咬定青山的信心。
于是我们看到,2013年至2018年,在湘江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中,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湘潭竹埠港、郴州三十六湾、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娄底锡矿山等五大重点污染整治区域进行铁腕整治,关停涉重金属企业1182家。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环境问责势在必行。
湖南省2018年12月发布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通报中,共有8个党组织、167名责任人被问责。其中,厅级干部28人,处级干部94人,科级及以下干部4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0人,予以诫勉等组织处理47人。
如今的湖南,“绿色”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色调,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天更蓝了、山更青了、水更也绿了。生态湖南山清水秀,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6%,位居全国前列,湿地保护率居全国第一。354个省级监测断面Ⅰ至Ⅲ类水质占94.5%,全省二级空气环境质量城市5个,占35.7%,空气质量优良率85.4%。
▲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考察长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项目。
04 夯实:民生基础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是中部崛起战略的根本目的。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这是湖南近些年努力的方向之一。这也使得湖南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00万以上,2019年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0.36%,重点领域民生问题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
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69.4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探索出“楼上生活、楼下生产”“人员下山、产业上山”“进村入社、村社共管”等后续扶持模式。全省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万多所,总投入21.45亿元建设100所“芙蓉学校”,实现了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综合报销比例达87.55%,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7万处,解决439.6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扩大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好,抓民生、保稳定也好,都离不开良好的就业支撑。湖南一直坚持就业优先,持续推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创业带就业等措施落地见效,通过促进稳定就业为保障改善民生注入强劲动力。
观潮君了解到,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湖南还一直将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富民强省战略的着力点落脚点,着重解决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突出民生问题。既补齐民生短板,又加固民生底板,既办好大事,也不疏忽小事,针对萦绕在群众心中的“揪心事、烦心事”,通过收集“微心愿”,搞好“微建设”,用“微服务”畅通大民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战略安排尤为迫切,国际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来势汹汹,国内国际发展格局正在深刻调整,中部板块独特的区位效应将日益凸显,而湖南扎实的工农业基础、雄厚的创新实力以及民生获得感支撑起的空前干事创业激情等优势将进一步彰显,随着一系列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的提出,对中部地区崛起支持力度的加大,湖南在推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必将绘上“三湘四水”的浓墨重彩。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周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