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宝背后的“熊猫人”!《闪耀的平凡》走近熊猫保育“天团”

来源:红网 作者:胡乐平 编辑:高芹 2020-05-26 14:04:0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5月26日讯(通讯员 胡乐平)由国务院新闻办对外推广局、湖南省政府新闻办指导,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支持,芒果超媒、芒果TV出品的聚焦中国新兴行业领域奋斗者的系列短视频《闪耀的平凡》第四集《熊猫繁育员》5月26日10:00于芒果TV上线,湖南卫视每周一至周五17:50播出。

198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建立时仅有6只大熊猫,在经过数年的积极保育后,圈养大熊猫突破了600只。本期节目就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探寻大熊猫背后的保育团队,了解他们是如何对曾经的濒危物种国宝大熊猫进行保护和繁育研究的。

海报 无二维码.jpg

全球最大熊猫精子库,繁育近200只大熊猫

中国四川省的西南地区是一片大自然赐予的宝藏,地球上最重要的丛林生态位于此处,同时,这里也是全世界最受人喜爱的动物——大熊猫的家。当年为挽救在灭绝边缘的大熊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此应运成立。

雌性大熊猫每一年仅有不到一周的发情期,每次怀孕生育幼崽1-2只,使得熊猫繁殖极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熊猫繁育的大难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研究团队在积极促进自然交配的同时,也将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发展壮大。

1.png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

王海瑞是该基地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实验室的副研究员,繁殖研究工作是他的强项。2013年,王海瑞第一次对熊猫进行人工授精并获得成功。在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截止到2019年11月,该基地已经成功繁育了近200只大熊猫。

该实验室收集了基地所有雄性大熊猫最好的精子保存用以人工授精和科研,保存时间最长的已经有30年,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熊猫精子库。

2.jpg

王海瑞正在实验室工作

开发大熊猫幼崽护理系统,亲手为旅法大熊猫“欢欢”接生

段东琼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资深熊猫饲养员,她在兽医专业毕业后就加入了该基地,第一次接触大熊猫时,就爱上这份与大熊猫相伴的工作,一干就是20年。在此期间,她在熊猫基地照顾过无数大熊猫和它们的幼崽。

段东琼每天都要喂养和清理巨大的熊猫,了解每一只熊猫的个性,并采取和性格对应的照顾。熊猫宝宝只有成年熊猫母亲1/900大小,确保出生后幼崽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的照顾幼崽,段东琼还为大熊猫开发出一套如何护理幼崽的系统,在保证母亲得到足够休息的同时保持幼崽的健康。她自己也在不断学习进步,在基地全职工作的同时,还在四川农业大学攻读动物学学位。

段东琼表示:“虽然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我从来没想过干别的工作,这也会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我希望看着每一只大熊猫及熊猫宝宝的健康成长。”

3.jpg

段东琼照顾熊猫幼崽

2017年,旅法大熊猫“欢欢”即将生产,作为资深饲养员,段东琼跟随基地团队前往法国参与“欢欢”的生产及后续护理,因为是第一次产子,法方动物园在育幼和接生的方面知识不足,段东琼肩负着照顾熊猫宝宝的重任,“欢欢”和她的宝宝突然不肯进食的时候,段东琼和同事们一整周都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大熊猫,吃住都呆在熊猫馆。在语言不通,压力巨大的种种情况下,他们顺利完成了这次的任务。

4.png

段东琼给大熊猫“欢欢”的幼崽喂食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用决心、勇气和激情创造出非凡。近年来,中国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将大熊猫从灭绝边缘拯救回来,就能够保护与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成千上万动植物,保护好绿水青山,维护生态环境,大熊猫保护计划不仅推动了中国生态保护成功,也是对全球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巨大贡献,为全球自然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下一期《闪耀的平凡》将去往贵州省山区,对人类最伟大的太空探索项目——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天眼”,一探究竟。该期节目将于5月27日10:00上线,精彩内容请持续锁定《闪耀的平凡》。

来源:红网

作者:胡乐平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5/26/72910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