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哲学里的湖南·两会回响丨“中国策”里的湘商践行记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李丽 2020-05-29 16:41:22
时刻新闻
—分享—

湘商,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特别的存在。

从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被毛泽东赞为“人民不可忘记的实业家”的范旭东,到实业救国、将名不见经传的水口山打造成“世界铅都”的廖树蘅……一路走来的湘商,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财富、产业传奇,更塑造了湘商特有的精神内涵与责任担当。

▲湘江北去摄影:秦楼

一路风雨一路歌,他们在经济的大海中劈波斩浪,同样在历史的一个个关隘处,用一己之力,助力着中国的前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营企业是在中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一开始确实是一片荒芜,但从夹缝中成长起来了。这也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筚路蓝缕开出的一条路。”

而今的中国,面对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要进一步发展,仍然是在“难”中发展。

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将会最直观地感受到“难”。但于湘商而言,他们依然一往无前、底气充沛。

信心源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

从哲学意义上说,“难”,是任何领域都面临的、前进道路上永恒的问题。

遇到了,就一点点解决它。对于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来说,半个月前,刚刚下线的这一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正是解决难题的一步迈进。

这台起重机,一改往常的动力源,转而走向新能源的“电动化”,在工程机械领域可谓独树一帜。

当旧的市场趋于饱和,那就转向开发新的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这样的增长点,不靠外来的技术,而是自主研发,把核心研究成果握在自己手里,那么,不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都是稳定而又安全的。

▲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在长沙下线

一台纯电动起重机,就这样于变局中打开了新局,也在全面、辩证、长远的目光中构建了机械行业的发展格局。

放眼一季度,湘企对于“经济哲学”的践行历历在目:2月份,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辩证、长远”的信心鼓舞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帮扶下,三一重工调整战略,挖掘机海外订单量同比增长约50%。3月24日,还逆势翻盘,市值超过日本小松,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市值第二大企业。

4月份,中联重科大吨位起重机交付创下历史新高,履带起重机一季度拿下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一季度中,湖南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从三一重工的智能车间、五凌电力智慧工地的数字指挥中心,到湘能华磊的LED研发创新,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等领域的“危中有机”里,处处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处处是湘商的扎实践行。

信心源于湘商特有的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放之于湖南,企业家精神,即为亘古流传的湘商精神。

这一精神,结合了企业家精神的拼搏与创新,更继承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精气神。这是三湘热土孕育的,湘商独有的文化特质。

这种特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临武舜华鸭业的董事长胡建文,正身体力行。疫情发生之初,胡建文没有关闭旗下的任何一家门店,哪怕开业意味着几千万的利润损失。因为“心忧天下”是湘商骨子里的坚守,为了上游的鸭农,为了旅客的便捷,开门,是他唯一的选择。

而回报同样让人欣喜,疫情期间,营业的门店,让上游产业链的农民们没有一分钱的损失。

但企业利益不得不考虑。毕竟,经济流动了,员工们才有收入。正如胡建文所说,“只有企业活下去,才能向社会提供更多岗位。”

为了“活下去”,在实体销售下滑的背景下,胡建文开始尝试新的营销方式:网红直播带货。

他的“敢于尝试”很快获得了回报:直播仅仅2分钟,便吸引1900多万人在线围观,卖出了2万多只鸭,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临武鸭养殖户在投喂饲料

这意味着舜华鸭业背后的236个临武鸭养殖场、5座加工厂、200多家门店所吸纳的2000多名员工、1万多户种养户的“饭碗”更稳了。

而类似这样帮助农户、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事,舜华鸭业已经坚持20余年。家门口就业、发展养殖、入股公司……500多户贫困户摘帽,甚至还改变了下一代人的命运,让员工与企业“相向而行”的胡建文,把湘商的担当,发挥到了极致。

从疫情期间坚持不裁员的“黑色经典”,到不但没有减薪、还加薪三成的“茶颜悦色”,再到“湘就业”上招聘近7万人的蓝思科技,向社会招聘无法返岗人员就业的步步高……不论年轻的创业者,还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湘商都用一己之力,响应着“六稳”“六保”政策,也在稳住自身的同时,努力稳住更多的“就业”,更多的“民生”。

信心在“中国策”的湖南践行中再次起航

有“经济哲学”与湘商精神的内因,湘企的发展,同样还需要外因的助推。

尤其是疫情影响下,经济环境的改变,让一些小微企业陷入困境,亟需政府伸出援手。当然,援助不等于“干预”,“保企业”也不等于“直接输血”。该如何做?湖南蹚出一条路——在坚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营造适宜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在“六稳”“六保”政策之下,今年2月起,百条支持复工复产的“干货”政策相继在湖南出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红利”陆续释放,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袁建良对此深有感触,面对资金链困顿的实体企业,他们特别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贷款在24小时内发放到位,以金融“活水”浇灌焦急的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规模工业、服务业企业基本实现满岗复工,调查的1246家农业企业复工率99.3%,3841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复工,重点外贸企业全部复产。

▲湖南14市州50余家招牌米粉亮相“嗦粉节”

这些复工的湘企,也成了就业、民生的根基。

而今,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从“放水养鱼”到“留得青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企业发展的“中国策”,也让前路之“难”有了应对的路径。

而湘企,只需在这条路径之上,继续擎着湘商精神的内核,一往无前,披荆斩棘。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困难,使我们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5/29/73011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