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务院点赞湖南经验丨夯实发展基础 民生实事落在实处

来源:红网 作者:杨朝文 编辑:马丽红 2020-06-05 15:41:4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湖南共有19项工作,累计22次受到督查激励。主要为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民生实事以及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六个方面。

为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更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6月1日起,红网时刻推出《国务院点赞湖南经验》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长沙报道

前有精准扶贫伟大战略,后有“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让人民群众住得放心又舒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关注的重点民生实事。

近年来,湖南省政府始终坚持财政民生支出增长,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整治农业“大棚房”、农村“空心房”等工作,强化短板改善民生。在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通报中,湖南四项民生实事受到表扬点赞。

以人民为中心 全力保障住房安全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保障他们的住房安全,始终是各项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以来,通道侗族自治县对县域内危房开展全覆盖排查不漏一栋一户。在乡镇初审、住建部门复核的基础上,通道县财政安排专门经费,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技术力量,对全县11个乡镇152个行政村共44898户农村房屋进行全覆盖鉴定,并按照不同的房屋状况予以分类施策和一户一清单改造。

危房改造过程中,通道县始终坚持面对面宣传政策、全过程监管和问题整改公开制度,做到危改方案不批准不施工、不计量不验收、问题不整改不结算、群众不满意不付款,群众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2014年以来,通道县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14户,全面解决了全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在2019年中央、省、市脱贫攻坚评估、考核中,群众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满意度均为100%。

b0090373-afe3-471b-917b-18d28e67facb.jpg

常德棚户区改造总量全省第一,2019年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全面确保住房安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城市棚户区改造也是一方“主战场”。常德市通过贯彻“城市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跳出“拆旧建新”的思维限制,将解决群众居住困难与完善城市工程、激发城市活力相结合。

2010年以来,常德市坚持高位推动和优化谋略布局,在城区确定了“三纵四横五片” 的改造计划,将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历史文脉、民风民俗融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老西门、天源星城、大小河街等项目成为城市新名片;保留和修复的常德会战碉堡、窨子屋等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城市文化旅游街区;投资建设的“右岸文化中心”,成为本地居民休闲和外地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打造美丽乡村 绘就乡村振兴底色

“环境变好了,在村里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宁乡市双江口镇槎梓桥村刘红全一脸幸福地说,现在谁也不愿意当美丽环境的“破坏者”,都来争当美丽家园的“保护者”。通过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小微水体治理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措施,槎梓桥村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深化文旅农旅融合,助推全域旅游。村民依靠乡村的美丽风景和良好生态,办起农家乐,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9a86fb46-1aec-4482-ab10-3c59870a84e2.jpg

宁乡市整洁如新的农村面貌。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铺就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宁乡市聚焦乡村振兴第一仗,先后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台《宁乡市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方案》,以实施全域洁净行动、秩序整治行动、乡风文明行动等“三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

“政府投料、群众投工”齐修路、“政府送树、群众栽树”共绿化,宁乡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和资金投入,实现公路提质1154公里,引导群众植树81万棵;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25个涉农乡镇集镇全部实现环卫市场化承包管理;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7座、污水管网248公里,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新建供水主管网25公里、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3.9万人;424项政务审批服务事项下放至乡镇(街道)、133项下放至村(社区)、59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在实处,乡村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全民治水 共建幸福河湖

222条河流、381座水库、493条渠道、13个公园湖泊、13万余口山塘……如何治理好如此广域的水域面积,湘潭市在河湖治理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树立“一盘棋”思想,全民参与,共护河湖碧水。

人民群众既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近年来,湘潭市创新建立了“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的“3+”管理工作体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官民共治、警刑衔接的治水网络;实现全市河流、湖泊、水库、渠道、山塘水系管护治理全覆盖。

1591337321(1).jpg

愈见美丽清澈的湘江两岸。

与此同时,湘潭市还先后招募2000余名民间河长,市政府出台《民间河长管理办法》《民间河长工作制度》等文件,并安排专项资金80余万元,保证民间河长工作畅通无阻开展。仅2019年民间河长累计巡河43万余次,举报河道垃圾、四乱、河道死畜禽、江面油污等问题7600余例。

共护一江碧水,除了需要广泛发动群众筑起一道坚强的后盾,还必须依靠最新的技术手段,打造一把能主动出击的武器。2019年,湘潭市着力开发“电子水系图”和“河长制信息系统”,将全市河湖状况基本信息、河长制工作信息、水利设施基本信息纳入“电子水系图”,实施智慧化精准管理。同时,依托“电子水系图”开发利用“河长制信息系统”,河长制工作挂图作战,河湖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实现智能巡河、智能管水、智能治水。

依托群众广泛参与和先进技术手段支撑,湘潭市投入资金近5亿元,河长牵头,部门合力,全年组织联合执法630余次,清理乱堆、乱占废弃物140000余立方米,256个河湖“四乱”问题全面整治销号。水府庙水库多年来积重积难的4万余口网箱、369个拦库、234处围垦等突出问题有效纠治。2019年,湘潭市地表水10个考核断面(2个国控断面,8个省控断面)累计均值全部达到Ⅱ类水质,涟水入河口、青年水库、立山村断面水质由Ⅲ类好转为Ⅱ类,所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杨朝文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6/05/73168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