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9日讯(通讯员 廖胜冲 贾德翠)这是一组关于农业产业的数据,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呈现给我们的答卷:
农业产业化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总产值 6.5882亿元;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企业)540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综合产值8.7亿元,年人均收入8000元;特色产业村56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61元,同比增长9.3%,贫困发生率降至0.259%,农业产值是1949年8000倍。
——这一连串数据见证了吉首的巨变,也是给祖国的致高巡礼。
一家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欣喜地看到,2020年,湘西黄金茶产业园风生水起;黑木耳产业劲风正吹;“丹青泡椒”湘味十足;湘西果王“矮寨高山金秋梨”走出深山;百年品牌“白云贡米”重焕新生……这片热土地上“长”出一个个产业园区,产业集群遍地开花。
我们欣喜地看到,百业竞旺奔小康。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农业弱市正在向农旅交融转型,正在向区域强市奋进!
打造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迈上新台阶
矮寨镇坪年村是个纯苗族聚居村寨,也是湖南省传统特色村落,现已开发茶园面积1500多亩。得益于优良的水土资源环境,所产的湘西黄金茶引来各地商贾慕名而来。
矮寨镇坪年村茶叶基地。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苗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坪年村茶叶种植大户杨再温提起茶叶产业侃侃而谈,“我们村现有的耕地全部种上湘西黄金茶,面积有1500多亩,茶叶收入每亩可达8000元左右,政府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连年增强,得益于市政府支持,我也建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我们苗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只是吉首市发展茶叶产业的一个成功缩影,全市形成以马颈坳镇、太平镇、矮寨镇、河溪镇为核心的湘西黄金茶产业带,湘西黄金茶茶园面积12.1万亩,覆盖全市6个乡镇、4个街道,88个行政村,2020年预计干茶产量可达1500吨,实现综合产值8.7亿元,2020年4月,“中国黄金茶之乡”之桂冠落户吉首。
吉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吉首已经实施“五大兴茶”战略,通过建基地、搞加工、拓市场、创品牌、促融合“五大举措”,推动湘西黄金茶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吉首市湘西黄金茶产业向茶业强市迈进。
利用优质资源,实现农业产业优化格局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特点与产业优势相结合,谋划富民产业发展项目是吉首市一直秉持的战略,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吉首市丹青镇苗家儿女自古以来就有制作“泡椒”的传统。“丹青泡椒”是丹青镇传统辣味食品,以红土片区内原产的优质长线椒,经天然发酵和苗家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在保留了辣椒原汁原味基础上,形成了麻、辣、脆、爽的独特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丹青泡椒”已发展成为该镇一大产业。
“现在我收的是第一茬,一采摘就卖给镇上的加工厂。每亩能收300-400斤,今年这8亩地,能有5万元的收入。”顶着烈日,正在忙着采摘辣椒的村民陈建明乐呵呵地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我家也种过玉米,但是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比种辣椒较差,去年我家种了6亩辣椒,今年增加了2亩,如今,一家4口人的生活来源主要就靠卖辣椒了。”清明社区居民陈建军对笔者说道 。
吉首市晟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利用当地优质资源生产丹青泡椒、丹青苞谷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目前公司所在地清明社区共有46户137人参加土地流转,每年发放土地租金2万元,带动覆盖区域的农户平均每户增收558元;带动农户就业 200余人,每年发放民工工资60余万元,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
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双塘街道大兴村黑木耳产业是吉首市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在种植大户陈平的带领下,全村黑木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目前,黑木耳种植面积500余亩。
双塘街道大兴村黑木耳基地。
“每亩田投放菌包7500袋,每袋产木耳2两,按市场价30块钱一斤,每袋赚6块,按亩产干木耳1500斤,一亩田收入就有四万五,除去菌种、人工费、设施投入等成本4块,预计每亩纯收入有一万五。”陈平算了算,按照500亩黑木耳来算,预计实现纯收入750万元,可带动建档立卡户2890人,人平实现收益3208元。
近年来,吉首农业产业园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整合挖掘百年白云贡米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等多种特色,根据各乡镇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打造。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机械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构建“七大园区、九大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加快以湘西黄金茶、白云贡米、湘西椪柑、食用菌、蔬菜、休闲农业、特色养殖、花卉苗木、优质稻油为主的九大特色产业发展,为产业园注入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廖胜冲 贾德翠
编辑:张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