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瞭望丨湖南武陵山区:“搬的挪了穷窝 没搬的改了穷业”

来源:瞭望 作者:周楠 向定杰 编辑:姜媚 2020-06-09 17:06:25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5日,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一起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土特产  陈思汗摄/本刊

武陵山区跨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覆盖交界地区71个贫困县(市、区),境内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片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通过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模式,组织和支持贫困农户跟着能人搞项目、闯市场产业帮扶不能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而要依托优质项目,持续增收 “搬的挪了穷窝,没搬的改了穷业,都拔掉了穷根,日子都越来越好!”

空山新雨后,泉水顺着山沟流下来,一群群羽毛鲜艳的土鸡冲进灌木丛里,寻找林间的虫子、野果。这是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茅坪村的一处生态土鸡养殖场,养殖户贺高云穿着雨靴沿着山沟来回走着,查看土鸡的生长情况。

“这里环境好,养殖技术过得硬,土鸡肉质鲜美,不愁销路。预计今年能出栏2万只,养殖场有60户贫困户入股,每年都有分红。小小养殖场,作用还蛮大。”湖南省委统战部驻茅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守平告诉记者,有了切合地方实际的产业扶贫项目,能保障贫困户长效、稳定的收入来源,巩固脱贫成效作用明显。

这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通过革新产业扶贫思路,武陵山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市场,旅游、粮食、生猪、水果、蔬菜、茶叶、油茶、中药材、竹木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带动上千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贫困户跟着能人闯市场

武陵山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马王溪村的贫困户周元分过上了新生活。他体弱多病,往年外出务工,只能干一个月歇一个月,一年挣不到多少钱,还没法照顾老人孩子。但在家乡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只能咬牙撑着,每次在离开家乡的列车上,他都在想“什么时候能在家门口工作啊。”

2018年,听说村里的乡村旅游越做越好,有针对贫困户的就业岗位,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村支书打了电话。村支书说:“正要跟你联系,有合适你的岗位,回来看看吧。”

他回乡后了解到,受到马王溪村村支书的力邀,年轻能人陈寿鱼2017年担任马王溪村旅游公司总经理。经过几年努力,陈寿鱼带领大家将马王溪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去年“十一”黄金周,游客量最多的一天达到1万人次,7天营收48万余元。有村民在村口摆摊卖凉粉,一天就收入2000多元。

去年底,公司分红,13户入股旅游公司的贫困户多的分到了6000元,少的也有3000元。如今,周元分成为了马王溪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工资近2.9万元。“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和我一样在景区上班的贫困户有4个人,实现就业、照顾家人两不误。”周元分说。

包括湖南、重庆、贵州、湖北四省市交界地区71个县(市、区)的武陵山片区,总人口3600余万,有11303个贫困村,占全国贫困村数量的7.64%。这里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整个片区的脱贫攻坚步伐持续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整个片区71个县(市、区)中,湖南一省就占据了37席。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告诉记者,近年来,湖南改变传统的资金打卡到户的帮扶模式,探索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模式,组织和支持贫困农户跟着能人搞项目、闯市场。

产业发展不搞一锤子买卖

从凤凰古城出发,往西南行驶,一会儿就到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这里柚子、桃子、蜜橘、椪柑、猕猴桃等果树漫山遍野,水泥路平坦整洁,“小洋房”错落有致。浓郁的柚子花香里,忙着给桃子套袋的王安全说:“村里这些年变化太大了!”

过去,菖蒲塘村是个典型的干旱村和贫困村,山下耕地少,山上土层薄,村民们长期靠种水稻、玉米勉强维持生计。为摘掉“穷帽子”,王安全等人带头到外地学习水果种植技术,考察水果市场,先后引进蜜橘、椪柑、柚子、猕猴桃等品种。

克服了种种困难,村里种出了优质水果,村民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王安全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实施以来,通村路、通组路、生产道陆续修好,水果批发商的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果园,一车车水果运到山外,售价不断攀高。

产业帮扶不能搞成一锤子买卖,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而要依托优质项目,与自然环境相依相融,实现持续增收。这是在武陵山片区广受认同的发展理念。

随着菖蒲塘水果在山外逐渐产生影响,王安全带着村民转型绿色生产。他反复跟大家宣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果树杀虫不允许用中高毒农药,改用物理和生物杀虫技术,施有机肥,效益明显。

王安全指着开满了花的柚子树说,“比如给柚子套袋,一个袋子两毛钱左右,但保证了水果表面干净美观,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每个柚子能多卖一块多钱。”

目前,菖蒲塘村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4854亩,2014~2019年,全村共有109户357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走向乡村振兴

“腰里别着一口刀,日起陡子上高毛,转过坳口到龙湾,日落万丈下凉桥”,一句顺口溜,讲述了过去走完一口刀村的陡子、高毛、坳口、龙湾、凉桥几个组,要花一整天时间。全村360户人家,近三分之一是贫困户。在高毛组,34户村民只有1.5亩水田,大家轮流耕种,轮一圈要34年。

如今,232户村民搬迁到了200多公里外的铜仁市城区开启了全新生活,留下来的老百姓们也陆续从山上搬至山下聚居。村里集中力量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再造,对土地资源集中整合,并且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来企业,昔日一穷二白的一口刀村发展起了规模产业。

村里修好了通村路、通组路、联户路,沿途的耕地不再零碎荒芜,珍珠花生、砂糖柑、李子,到处布满产业。今年,全村发展生猪、肉鸡、雷竹产业。目前,生猪和肉鸡产业项目建设已经投入运营,第一期雷竹产业项目已种植57.3亩共3900多株。

“搬的挪了穷窝,没搬的改了穷业,都拔掉了穷根,日子都越来越好!”村民朱勇光笑着说。武陵山区各地通过瞄准产业扶贫,加快做大做强水果、茶叶、中药材、家禽家畜、蔬菜等多个扶贫产业,以及富有特色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的旅游产业,打造了湘西猕猴桃、玉屏油茶、古丈毛尖等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产业项目,发展势头好,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大,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投入真金白银,着力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抓好产业发展,我们就有强大的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谢守平说。

来源:瞭望

作者:周楠 向定杰

编辑:姜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