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洞村是全国精准扶贫村级样板,为更好展示湖湘人民用双手书写追梦小康路上的印记,解读更多的“十八洞村”现象,红网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多个乡村一线,蹲点采访拍摄,记录精准扶贫以来的乡村巨变。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扶贫印记”“幸福的炊烟”等融媒体主题报道,让普通大众跟着记者的镜头,感受脱贫攻坚路上,奋斗者们别样的芳华和人与土地根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张娥珠(左)在村里花椒基地务工,一天收入80元,跟白领一样按点上下班。
黄桃、花椒产业发展,不仅为六合村村级集体增收23万元,更重要的是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带动了贫困户就业脱贫。
村民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业,有了增收渠道。
现在六合村的村干部形象变好了、村干部与村民关系和谐了。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张兴莎 摄影 秦楼 衡南报道
农业税交不上来,村民大会无场地举行且无人参加。1995年到1997年,3年时间,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村支两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群众根本不把村支两委放在眼里。
1997年,村支两委干部换届,一心想扭转混乱局面的赵小华被选为村主任。他关心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村民们逐渐对他和善起来。
改变,从六合村下定决心抓村干部队伍建设开始。
产业兴旺了,小康生活在奔跑
原来村支两委工作停滞不前,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是栗江镇的垫底村,是衡南县的落后村。赵小华利用退耕还林契机,发动村干部带头栽树、卖树,开始发展林业经济,这次投资带来了近80万元的收益,村级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
“村干部带头一起干,村民看到了希望,参与的村民有50多户,户均分红1万元,那时候算是笔大收入了。”赵小华说,村民拿到钱很高兴,曾经的荒山发挥了经济效应,既卖了钱,又美了村,村级集体第一次收入20多万元。
2003年,村民全部主动交齐农业税,村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有了改变。也就是这一年,群众认可度高的赵小华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现为村党总支书记。
2007年,村里办起了生猪养殖场,每年又可为村级集体创收8万元。曾经的养殖场现在被村里的“猪猪姐”宁小莲承包了,市场稳定的时候,一年收入十多万元,抱着她的“致富猪”,宁小莲开心地说,“感谢村干部的支持,帮我开辟了小事业。”
六合村有5000多亩紫色页岩山地,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没被利用,成了荒山。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多家合作社,流转土地4900亩,现在紫色页岩地上种植了2600亩花椒、980亩黄桃。黄桃7月就要上市了,花椒9月将进入采摘季。
黄桃、花椒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村级集体增收23万元,更重要的是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尤其是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用工高峰期每天平均有80名村民在花椒基地务工。
一份拥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对贫困户王一香来说尤为重要。几年前,王一香的丈夫确诊为喉癌,治病花费了17万元,大部分的钱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可丈夫还是去世了。如今,王一香的小儿子也患上了膀胱癌,在治疗中,对这个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现在王一香在花椒基地务工,加上村里公益保洁工作,每月工资收入2000多元。产业发展,点燃了她生活的希望。
乡风文明了,干群鱼水情深了
2011年,老六合村村部建成,改写了没有统一村部的历史,全体村民第一次齐聚一堂开了村民大会,全员一致通过修路的建议,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这次效率之高让村干部想都不敢想。
村干部带头,第一条直达村部、宽4米、长700米的必修路建成通达。随后,村组公路硬化15千米,95%道路完成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
2016年,原六合村、上家村、长冲村合并为新六合村,由于村庄发展的需要,六合村建设了新村部。新村部成了村民办事的便民服务点,同时,也是抓干部队伍建设的集中点,是学习的大本营。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组织党员常态化学习,提升党员干事创业的本领。最重要的是村干部带头干,带领群众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天早晚,赵小华都要花近两个小时给村部的绿化树浇水,在他的车子后备厢,放着一把扫帚和铲子,每当行车遇到马路上脏乱,他会下车扫掉垃圾。村干部带头浇水搞卫生,村民也跟着维护好房前屋后卫生,居住环境干净了,村子变美了。
村干部带头干,促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更重要的是融入骨子里的干群鱼水情深了。去年,花椒基地遭旱灾,村干部主动免费早晚帮浇水2个月,基地负责人王元明很感动,直言来六合投资兴业选择是对的。
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体现在矛盾不出村,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呼叫村干部。“矛盾纠纷不需打110,突发疾病不需打120,一个电话,村支两委和辅警服务到家。”近几年累计送急病患者到医院救治30人次以上,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强了。
84岁的谭仁桂是该举措的受益者,3年前,她在家门口被车撞倒后不省人事。赵小华等村干部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呼叫120急救,并抱起老人开车赶往医院,这样节省了急救车从县城到村里的几十分钟时间,为老人抢救赢得了时间。
围绕62户186人的贫困户脱贫摘帽,在全村的努力下,通过一手抓干部队伍促乡风文明,一手抓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党建引领促脱贫,建设了一支作风硬朗的村支两委干部队伍。现在村干部形象变好了、党员素质提高了、村民关系和谐了、群众收入增多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曾经的落后村蜕变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张兴莎 秦楼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