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珉颖 长沙报道
在长沙市开福区的一条小巷里,藏着一间小小的面包房。这里人流量几乎为零,但这家名叫“吧赫西点”的面包房却早已拥有不少粉丝,成了网红。
店主夫妇吴正荣和杜雪慧是德国人,在长沙已经生活了18年。最初,他们致力于残疾人的教育与康复事业。“渐渐地我们发现,长沙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这块都做得挺好了,但他们缺少技能,不好找工作。”这对德国夫妇发现新问题后,从德国聘请面包师傅到长沙教他们做面包,丈夫吴正荣当起了面包店的老板,专门聘请聋哑人来工作。
希望他们都能自力更生
每天早上7点,吧赫西点就开始热闹起来。从揉面、发面,进烤箱,吴正荣都亲自带着员工们完成。
“我每天都要到店里来,因为烤箱需要定时,他们都听不到提示音。”吴正荣说。
吧赫西点现有的员工,除了前台专门负责卖面包的阿姨,其余都是聋哑人。因为岗位有限,吴正荣不能聘请更多的人,但是一直都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
“聋哑人来我们这学做面包,都是免费的。前三个月我付一点生活费,后三个月我会给实习工资。”吴正荣说一般的学徒时间是六个月,“只要他们愿意学、肯努力,出去之后完全有能力跟正常的面包师傅竞争,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聋哑人自力更生。”
面对疫情,夫妻俩各有各的牵挂
这个特殊的春节,吴正荣和妻子按原定计划到泰国旅游。
“没想到疫情发展得那么快。”从泰国回来后,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隔离,于2月20日复工。
“当时我们把桌子放在店门口当柜台,停止了堂食,只做外卖。”吴正荣说,“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很关心我们,送来了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还教我们怎么防疫。”
疫情防控期间,吧赫西点严格执行防控的各项措施。吴正荣给每个员工配备口罩,每天上岗前量体温,开工前和收工后全面清洁厨房……
当问及是否想过回国,吴正荣和妻子杜雪慧出奇的默契,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中国的疫情防控做得很好,社区的工作人员们也都很辛苦,我们相信很快会没事。”2003年非典时,吴正荣夫妇也在长沙,经历过一次之后他们对中国更有信心,“当时只想快点复工,挣了钱才能发工资,员工们不做事,生活也很难的。”
“疫情期间一直在上班,收入也没有受到影响。”吧赫西点的员工张明用手语回答。
相较于吴正荣,杜雪慧更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们。杜雪慧现供职于长沙市开福区爱希会残疾儿童服务中心,专门负责自闭、脑瘫等患儿的康复训练。
“当时我正在跟进一个项目,可以为那些脑瘫患儿获得免费的康复训练机会。”杜雪慧说,“如果我走了,这个项目就中断了,孩子的父母就需要付高昂的康复训练费用,有些家长负担不起,孩子可能就得不到及时的训练,那样太可惜了。”
希望能长久地居住在长沙
吧赫西点已于5月20日恢复堂食,营业额也已达到往日的80%,生活和生意都慢慢步入正轨。
“很庆幸当时决定留下,中国的疫情控制得很快,现在很安全了。”吴正荣说。
夫妻俩很喜欢长沙,多年的长沙生活也让他们认识了很多朋友,如果可能,他们希望能长久地居住在长沙。
“面包店周一到周六营业,周日休息我们就会到附近的公园、绿地走走逛逛。”吴正荣说刚刚过去的周末,他们去了烈士公园,很喜欢那里。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