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用脚步丈量大地,将背影留给家人,将笑脸留给乡亲。有这么一帮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吃在村、住在村,服务在村,与贫困群众结亲戚;他们沉下身子、扎根基层,走东家、进西家,把村里当成自己的家;他们因户施策,扶贫帮在点子上、扶在关键处;他们严肃党组织生活,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近年来,衡阳市共派驻扶贫工作队1481支,派驻村工作队员3432名,涌现了大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有担当有作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及队员。
6月16日,衡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联合红网推出一个个有血有肉接地气的故事,看衡阳“驻村帮”如何用心用情谱写一曲曲动人的扶贫之歌!
衡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新华村的帮扶工作队。
红网时刻 记者 宋美君 衡阳报道
走进位于衡南县硫市镇的新华村,一幅田园风光图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良田阡陌纵横、道路蜿蜒曲折、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俯首劳作……若要说什么是这幅图景最诗意的注脚,那便是美好和谐。
“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新华村的今天。”新华村党总支书记彭九一一语中的。
2015年,因脱贫攻坚,衡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新华村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为新华村的“窘状”突围,还让它优雅转身实现美丽蜕变。
新华村走过了贫穷的昨天,迎来了崭新的今天,又将如何续写美好的明天?6月18日,记者来到新华村探寻、思索……
昨天:看春晚成了贫困村里的“奢望”
崭新的村部,功能一应俱全。
提起新华村的过去,村民称之为“苦涩”的记忆。
新华村地处衡南县硫市镇西南角,2014年被评为省级贫困村,交通闭塞、设施破旧,既无主导产业,也无集体经济,可谓“一穷二白”。
彭九一是村里的“老干部”,回想起新华村的过去,他直摇头。彭九一告诉记者,以前村部设在一个祠堂的角落,两间房共40平米大小,一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会议室里只有破旧不堪的桌椅和两把“年岁大”的吊扇。
“会议室太小,不是每个党员都能坐着开会,很多党员是趴在窗户上,探出头来‘旁’听。”彭九一边说边比划着,“炎热的夏天,人人都是汗流浃背。一旦停电,更是热得不行,会议就只能中止。”
说起停电,一旁的村民忍不住插话。新华村原来变压器少,由于人口多,用电负荷大,停电成了“家常便饭”。最让大家难忘的是,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一团看春晚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事,可新华村的村民看春晚却是件奢望的事。
“由于用电负荷大,不能同时供电,新华村大年三十实行按片区分时间段轮流供电,所以春晚基本看重播。”贫困户伍定雄在一旁附和着。
曾经那段苦日子,成为新华村人不愿提及的过去。
今天:贫困户脸上写满幸福
驻村帮扶工作队组织召开“屋场恳谈”会。
2015年,衡阳市人民检察院成为新华村结对帮扶单位,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扎根新华村,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
早披一身晨曦,晚牵一缕晚霞。驻村帮扶工作队走村入户,拉家常、搞调研,摸情况,最终定下思路,要实现“腾飞”必须完善基础设施。
项目建设一项项列入议程,一件件推进落实。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崭新的村部,功能一应俱全;12.3公里村组路硬化,实现互连互通;4G信号覆盖全村,电视收看自如;电网全新改造,停电成为过去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照亮全村发展之路……
12.3公里村组路硬化,实现互连互通。
要想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根本。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驻村帮扶工作队打出一套“组合拳”:根据衡阳市“油茶”种植政策,流转山地100亩,引进优良品种,建成油茶基地;通过帮扶单位衔接,投资45万元开荒建设60KW光伏发电站。产生利益与深度贫困户绑定,安排就业岗位,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群众有惰性,扶贫工作就会有难度。为了帮助贫困户从思想上真正脱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召开“屋场恳谈”会,畅谈帮扶与脱贫,鞭策少数村民放弃“等、靠、要”思想。同时,制定《村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奖补方案》,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原则,让懒汉既红眼又服气。
5年过后,村民发现,村子还是以前的村子,生活却已不再是以前的生活。
蒋受高今年种植的瓜果喜获大丰收。
6月18日上午,夏日的太阳显得格外火热,新华村村民蒋受高在家门口的瓜地里忙得不亦乐乎,见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超波和记者的到来,立即走出瓜地,笑脸相迎。
距离上一次采访蒋受高将近一年时间,此次记者再次踏入他的家门,欣喜地发现,整个房子装饰一新,粗糙的地面铺上了光亮的地板砖,楼梯被全部翻新,双开门大冰箱立挺挺地摆在客厅,格外显眼。
“老蒋,你家可是一年一个样啊。”记者问。
“这是党的政策好,他们帮扶到位。”蒋受高说着,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50有余的蒋受高有两个儿子,由于小孩念书,加上村里交通不便,种出的东西卖不出去,2014年成为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随着村里的道路变得四通八达,蒋受高的致富之路也越来越宽,越走越快。不但能将种植的农产品很快“变现”,还能享受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奖补政策。
谈起去年的收入,蒋受高告诉记者,种植养殖收入加上奖补收入、公益岗位就业收入一共有近6万元。
随着腰间的“钱袋”越来越鼓,蒋受高有了新期盼。“现在只希望儿子早日娶上媳妇,自己早日抱上孙子。”蒋受高悄悄地告诉记者,脸上写满了幸福。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看到许许多多如同蒋受高那样幸福的笑容、忙碌的身影,来来往往的村民,都在奔波着,幸福着。
明天:向着乡村振兴迈步
60KW光伏发电站。
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扶贫产业风生水起,新华村的今天,已经走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新华村的明天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朱超波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掷地有声,“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是来帮助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提升村里的综合实力,努力实现新华村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目标,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如今,驻村帮扶工作队又打起了新的“算盘”来。朱超波告诉记者,将拉通村里另一片农田区的3公里机耕道,修好后,机械耕种稻田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还将引进优质稻种,大力发展农业;寻找企业,打造更多的扶贫车间,联系帮扶单位,引进新的产业……”
在朱超波和帮扶队员心里,扶贫不只是一项工作,它更像一份沉甸甸责任,一份不能辜负村民的重托。
如今的新华村脱贫攻坚即将画上句号,乡村振兴又将续写,来日再次踏入新华村,必将是另一番美丽乡村景象。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编辑:王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