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诀”| 唐生德:扎根农村天地 带领群众拔穷根

来源:红网 作者:陈鹏 曾晓姣 谭倩 编辑:姜珊 2020-07-08 09:45:41
时刻新闻
—分享—

2y.jpg

唐生德给葡萄修剪大枝。

红网时刻通讯员 陈鹏 曾晓姣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7月3日,在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的大棚蔬果种植基地里,贫困户们正忙着采摘,把一筐筐新鲜采摘的蔬果洗净装好,运到城里直销。从前门可罗雀的临江村谭家组,如今人们忙忙碌碌,高朋满座。给谭家组带来巨大变化的,是蒸湘区人大代表唐生德。在他的帮助下,临江、联胜两个村的100多户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用项目带动创业,对贫困户扶贫又扶志

1a.jpg

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雨母良品”种植基地。

在十年前,唐生德还是一位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城里人,在一次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发现,雨母山镇临江村当地缺少致富门路,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村里仅剩老人和孩子。

为了带领临江村的村民致富,2014年底,经过深思熟虑,唐生德毅然在临江村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蔬菜,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直营店+会员销售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劳动就业。与其他农业企业不同的是,唐生德用公司流转的土地,向村集体交纳了每亩600元以上的土地流转费,却又免费交给村民种植,生产的蔬菜再按市场价收购。这样村民不仅分得了土地流转费用,同时通过种植蔬菜稻谷,养殖、初加工产品、劳动就业,获得多重收益。

自2015年来,他采取“公司+基地+互联网+农户”模式种植水果、蔬菜,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安排临江村20余户贫困人口就业,帮助销售农副产品300余万元,还解决5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被帮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余元,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

用产业作支撑,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

在帮扶过程中,唐生德逐渐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脱贫,是思想上的脱贫,精神上的脱困。

雨母山镇联胜村的贫困户陆秀云身患多种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因病致贫。加上家中情况复杂,成了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3月,唐生德通过帮扶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先是鼓励陆秀云夫妻扩大家庭豆腐坊、养殖鱼类、鸡鸭、种植蔬菜的生产经营规模,由唐生德公司团队帮助直销;再是支持陆秀云及其弟弟两家利用位于百万花海大门外的地理优势开办农家乐。

办法有了,可陆家没有资金来实行。唐生德毅然拿出30余万元资金帮助他们装修房屋,购置厨房设施设备、桌椅和空调。同时又利用公司微信公众号帮助宣传,发动亲朋好友来消费。在唐生德的鼓励下,陆秀云妻子结合儿时学的做韭菜青粑的绝技,研制出健康养生、特具地方特色的“奶奶青粑”,受到顾客的广泛好评。随着农家乐的开办,解决了陆秀云兄弟两家4口人的就业及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当年便实现收入翻番,一大家子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过上了安稳的好日子。

创新“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6年12月,唐生德参与到蒸湘区金融扶贫行列中,一口气与蒸湘区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金融扶贫对子,每年帮助每个贫困户获得1600元的分红。

唐生德在帮助临江、联胜两村的村民创业致富同时,又在不断思索如何才能真正让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断试验,推出 “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一个保障”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用互联网打通贫困户自产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引导城市消费者提前向贫困户下种认种蔬果、认养殖家禽的订单,让贫困户放心发展种、养殖业;另外设立贫困户农技服务培训,让每个贫困户掌握至少一门以上的种、养殖技术。

如今,唐生德“1+3+1”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在推广后受到了广泛好评,被誉为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发家致富的“心联网”,获得广大贫困户的热烈欢迎。蒸湘区也正按这个模式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力争在决战决胜之年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陈鹏 曾晓姣 谭倩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08/76032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