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市澄潭江镇:700亩荒田“变形记”

来源:红网 作者:陈郁琳 编辑:吴思静 2020-07-10 15:05:00
时刻新闻
—分享—

05版-3.jpg

时下正是莲蓬采摘季节,5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何定仁挎着麻袋在荷塘里忙着采摘莲蓬。李紫薇摄

红网时刻7月10日讯(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郁琳)7月的浏阳市澄潭江镇和家村,迎来收获的季节。夏荷园里,竞相盛放的荷花随风摇曳,村民们挎着麻袋在荷塘中忙着采摘新鲜莲蓬;龙墈果园中,清脆爽口的翠冠梨、浑圆饱满的巨峰葡萄也相继进入成熟期,静待游人采摘;而在农家后院,一畦畦蔬菜正一片青翠。

看着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和家村党总支书记陶芦脸上绽放笑容:“莲蓬、小水果、蔬菜,还有此前上市的藕尖、小龙虾,都是我们的致富门路。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突破20万元!”

难以想象的是,这片承载着丰富物产的土地,6年前还是一大片荒田,而和家村2018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才2万元出头。

从荒田到果园、荷塘,小山村有了质的变化。探寻发展背后的动因,和家村给出答案:致富带头人引领,特色产业兴村。

村里有个致富带头人,700亩荒地变宝地

龙墈果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在枝头,负责人李运图正在示范剪枝,身边围着四五名想学技术的村民。

“现在我在果园里打零工,想着一边务工,一边能跟我们的致富带头人学技术。”村民张运保盘算着,明年把家里几亩地都利用起来,发展种植业。

李运图这个“致富带头人”的名号,是村民们自发叫起来的。2014年以前,由于村里水资源有限、土质沙化,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久而久之,和家村有近700亩的土地都荒废了。

是李运图带来了改变的契机。这名退役军人回乡后,一心想发展产业,看着因闲置而野草丛生的土地很是惋惜,他萌生利用荒田发展葡萄产业的想法。

“我接触过一些种植大户,知道葡萄对于土壤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在众多土壤之中,沙土种植葡萄最好,但因为没经验,不是很有把握。”于是,李运图一方面进行泥土采样送检,从专业角度确定能否种植葡萄;一方面找到村干部,表明想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种植业的想法。

李运图的想法不仅获得了支村两委的大力支持,49户村民也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积极参与进来。“紧接着,我们成立了澄瑶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规模种植葡萄,一起奔小康。”为了不辜负村民们的期待,李运图聘请了浙江的种植专家,引进了优良种苗,还自己着手学技术。

时过境迁,龙墈果园稳步发展壮大,不断将周边连片荒田纳入“版图”中,如今基地占地达到350亩,水果品种也丰富起来,直接带动了54户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87人实现就近务工。“我们的水果直供长沙、浏阳的超市和批发市场,不愁销。”谈及销售情况,李运图满是骄傲。

除了水果,合作社还采取套养套种模式,种植了白芨、瓜蒌等名贵药材。“白芨生长需要阴凉环境,瓜蒌四年一种年年可收,在瓜蒌架下套种白芨,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增加附加值。”李运图表示,经过四年种植,白芨今年冬天可以收获:“村民的分红红包,又要厚上几分了。”

套养套种模式实现复制,村集体经济收入翻番

十里八乡的人来学技术,李运图也耐心帮助、仔细指导,有什么教什么,问什么答什么。

陶虎就是受到启发的村民之一。参照李运图的发展模式,2019年春,陶虎流转村集体土地近200亩,在和家村的新民八一组开始种植荷花,并取名为“夏荷园”。

之所以种荷花,陶虎考虑良多。“这大片地临近大文公路,虽然不缺水但一直处于半荒废状态,远远看过去并不美观。种上荷花后,就能变成一处景观。”陶虎表示,种荷花效益显著,不仅当年就能收获莲子,第二年早春时节还能有藕尖。

为了能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效益,今年,陶虎借鉴了龙墈果园的套养套种模式——荷塘里套养龙虾。“小龙虾喜欢在阴凉和水草多的地方栖息,荷塘里浮游生物多,荷叶能为小龙虾遮阴,这简直就是为小龙虾量身打造的一个生活环境。”陶虎说,只需注意投放虾苗的时间,就能保证双方和平相处。”5月份,夏荷园的小龙虾上市了,直供村里的“网红”龙虾店。“当天捞当天做,龙虾不仅个头大、肉质嫩,还有价格优势。”珊田龙虾铺子老板王祖来表示,本村产的小龙虾特别受食客欢迎:“最火爆的一天,卖出了200多斤。”

“小龙虾除了直供店里,还有游客、附近村民赏花时顺便带几斤回去。”陶虎算了一笔账,小龙虾目前已经卖出了7000多斤,还余有一部分;眼下莲蓬即将大量采摘,每亩能收1200斤莲蓬。他说:“我和李运图共享销售渠道,销路有保障。”

5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何定仁也算了一笔账,2亩2分土地入股了夏荷园,每年能拿到2000多元分红,担任夏荷园管理员,每天能挣到150元的工钱,“我自己还种了四五亩蔬菜,一年挣个4万到5万元不成问题。”

不单夏荷园发展了起来,这两年,在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下,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村上的中心组也建起了葡萄园、泉光台力组发展了玉花香生态果园,吸引了200余户村民以务工、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特色产业中来。

土地从“沉睡”到焕发新活力,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倍增。陶芦介绍,2018年,和家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万元,“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0万元。”

紧扣“三间”经济,打造特色漫游目的地

和家村龙墈组的村民李志立长年在外打拼,每次回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荒地也都成了宝地,环境越来越好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李志立家中的两亩多土地流转给了龙墈果园,父母、妻子也在果园打零工。去年,在这一家子的共同努力下,一栋洋气的小别墅建了起来。

和家村村委委员罗友林告诉记者,去年,仅龙墈组就新建了九栋别墅,这折射出小山村的快速蜕变。

在陶芦的规划中,和家村的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要将荒田重新利用起来,第二步要集中力量发展特优产业,第三步则是串联产业,发展和家村特色乡村旅游。

“前两步已经实施了,现在进入第三步,漫游路线的发布已经提上日程。”陶芦介绍,第一站参观澄潭江好人馆,然后去龙墈果园采摘、夏荷园赏花采莲蓬,参与沙罐制作,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中途还将设置农产品展销,午餐选在龙虾铺子,晚上还可以看烟花爆竹小产品的燃放,“计划在7月18日发布,到时候也将邀请游客来体验、网红来直播。”

根据反馈情况,漫游路线或将有一定修改,但发展乡村旅游的大方向将坚定向前。“我们将紧扣网间经济、乡间经济和夜间经济,将优势产业链展示出来,打造和家特色漫游目的地。”陶芦说。

新的蓝图已绘就,和家村的美好生活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陈郁琳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10/76099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