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洞村是全国精准扶贫村级样板,为更好展示湖湘人民用双手书写追梦小康路上的印记,解读更多的“十八洞村”现象,红网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多个乡村一线,蹲点采访拍摄,记录精准扶贫以来的乡村剧变。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扶贫印记”“幸福的炊烟”等融媒体主题报道,让普通大众跟着记者的镜头,感受脱贫攻坚路上,奋斗者们别样的芳华和人与土地根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永州麦子园村从曾经有名的“失控村”“贫困村”变成了如今风景如画的“幸福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陈奥男 何青 徐士洁 实习生 韦幸榛 永州报道
永州冷水滩麦子园村,地处湘南偏远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有名的“失控村”“贫困村”,没有优美的风景、没有品牌化的产业,麦子园村的村民数十年如一日的贫困着。
转变发生在2015年,麦子园村大力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打通了机耕路,结束了常年不通路的历史;修建水库,建设维修了3条灌溉渠道,根本上解决干旱死角的问题;因地制宜,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寻求发展的思想空前活跃。
2019年,麦子园村摘除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贫困户基本实现了全面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6万元。村民们钱袋子鼓了,幸福感也增强了。
从有名的“失控村”“贫困村”到如今的“幸福村”,麦子园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如何因地制宜、精准发力?记者实地探访了麦子园村,讲述这个偏远小村的“变形记”。
曾经的“失控村”成了如今的“幸福村”
在麦子园村,每隔几十米都会有一个凉亭,每到下午4、5点,就会有村民们来到凉亭里,或聊天或打牌,有时候还会一起跳跳舞,生活过得惬意又舒适。但在5年前,这样的画面却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
麦子园村坐落在冷水滩区牛角坝镇西北边陲,全村278户、1031人,由于交通闭塞,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普遍贫困落后,越是落后村民们的矛盾就越多,公共设施得不到维修,村民事业也得不到发展,大量村民陆续外迁,村子空心化十分严重,最严重时村里留守的只有200多人。
2015年,在乡亲们的推荐下,在外创业的周长友回到家乡麦子园村参加换届选举,满票当选为村支书。
村里路不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周长友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完善村级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村庄。在村里兴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并打通了常年不通路的潘家组、何家组的机耕路,对全村15.2公里的硬化路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宽。
为了解决村里的灌溉水源不足,干旱死角的问题,村里维修扩建了一座小二型水库、8口骨干山塘,并建设维修了3条长约3.3千米的灌溉渠道,千余亩稻田全面整改水沟、机耕道、山塘、水井等,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2018年,麦子园村确立了以泡菜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
产业“造血” 泡菜开启致富路
从前,冷水滩区牛角坝镇麦子园村的村民们每家每户都会自己腌制一些泡菜,偶尔拿去集市上买,但效益却无从谈起。
2018年,永州市政府办驻麦子园村工作队队长刘建军率队驻村后,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全面整合村里面传统的手工腌制泡菜的思路,确立了以泡菜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
秉承着“品质赢市场,诚信赢天下”的经营理念,采取“两老四化”(两老:老工艺、老传统。四化: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经营方式。带动老百姓、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我们连续三年为全村愿意种植的老百姓免费发放种苗15万株。” 刘建军说。
通过村委会主导,带动贫困户农户入股的模式,整合资金200万元,建成了约300平方米的标准化泡菜厂,切实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脱贫产业精品亮点、特色优势项目。
如今的泡菜工厂成为了麦子园村里最气派的风景线,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让辣椒、豆角、普通蔬菜经过变化成为了一袋袋酸辣可口的腌制食品,公司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帮村民打开销路实现增收。
如今麦子园村的泡菜通过销售,进入到了学校、机关的食堂,在长沙、衡阳的一些酒店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目前,麦子园村正逐步发展百亩百果园,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更多的老百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受益致富。
麦子园村因地制宜,发展“莫科特”桔子、油茶等多种产业,安排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家门口务工村民们变身“上班族”
随着基础建设和产业化规模越来越完善,村民的思想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一些年轻人都回到了家乡打工或是创业。以泡菜产业为例,工厂在旺季能容纳三四十名工人,每天的最低工资80元,最高120元。
自2015年开始,为了适应麦子园村的情况,村里进行了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把发展林果和药材种植作为支柱产业,成立了麦子园种养产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运作。
除泡菜产业外,还种植“莫科特”桔子、油茶、金槐、进行龙虾养殖、蔬菜以及水果种植。安排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6000元以上。
通过5年的发展,麦子园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6万元,实现了全面脱贫。从基础设施薄弱到水电路讯全覆盖;从土地抛荒严重、村民就业困难到现在的“花果麦园,唯美慢乡”、产业兴旺;从贫穷闭塞、民风彪悍的软弱涣散村到现在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明星村,麦子园村成功实现了美丽蜕变。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陈奥男 何青 徐士洁 韦幸榛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