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阳丽 新疆哈密报道
7月17日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中国能建南方建投湖南火电(简称“湖南火电”)PC总承包的新疆哈密红星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工程(以下简称红星项目)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
2015年10月,湖南火电中标红星总承包项目,项目投资金额36.5亿元。12月16日,红星电厂新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从开工至投产运行历经5年时间,进出厂人员高达8000人次,先后受国家政策及业主投资变更影响,期间还经历二次停工保护期,今年又遇到疫情。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
今天,1736个日夜的坚守与奋战,最终化作机组震颤的轰鸣,以不间断的电流穿行于交织的电网,流进厂房矿山,流向千家万户。硝烟散尽,曾经的喧嚣已成为过去。整理行囊,梳理记忆,项目建设者将带着闪闪红“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红网通过17张图片,全景式回顾湖南火电人在新疆哈密戈壁滩奋斗了1736个日夜的故事。
PC项目经理詹中秋回忆,2015年来到戈壁滩无人区时,没水没电没路,分不清方向感,“有种想走的冲动”。
红星项目部条件非常恶劣,经常会有遇到沙尘暴,满目灰尘,工人感觉有种末日来临的窒息感。
这就是伴随了湖南火电人5年之久的红星项目部,简陋的房子建立在茫茫戈壁滩上。
2016年2月9日,红星项目1间冷塔正式开挖,正式拉开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5年来,红星项目综合管理部主任李强一直坚守工地,每到冬天,戈壁滩上气温零下20℃,此时他就会很想念南方温暖的家。
作为一家央企旗下的骨干企业,湖南火电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生产。共产党员经常开展主题活动,并重温入党誓词。
项目工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就在茫茫戈壁滩上燃放焰火,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红星项目部各班组经常开展技能比赛,以高标准建设好这项工程。
2016年5月31日,红星项目1号机组在戈壁滩上初见雏形。
红星项目部离哈密市区要穿过90分钟车程的无人区,工人宿舍前坪有个篮球场,下班之余可以打篮球打发时光。
建设中的红星项目1间冷塔全景图。
新疆煤矿资源丰富,火力发电资源得天独厚。2020年7月17日傍晚,一台运煤车从电塔下面经过。
晚霞中的红星项目以及超高压线,这里的电源源不断送往郑州。
红星项目升压站,承担起“西电东送”的重要任务。
晚霞中的红星项目全景(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摄)。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疫情期间,中国能建集团哈密红星项目基建团队乘坐包机进疆复工。
2020年7月17日0:00,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
1736个日夜,PC项目经理詹中秋对这片戈壁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站在超高压线下感慨万千。他的下一站又将是另外一个项目。
来源:红网
作者:阳丽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