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湘水激荡与日润珠塔时空相遇,烂漫山花与绯红笑脸交映成辉,小桥流水与村舍牛羊交织重叠,田园诗意与幸福栖居照进现实……
一目了然的发展,一眼可见的变化。珠晖区融媒体中心联合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最美的乡村》,一笔一笔书写的脱贫故事在风景与人的交织中拉开序幕。最强大的国,最可爱的人,最美丽的村,必将汇聚成全区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决战决胜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更多的贫困群众“站起来”“跑起来”,共同绘就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
养殖员宋欢欢和工友平均每天都能收300多斤小龙虾。
红网时刻记者 姜珊 通讯员 唐兰荣 实习生 黄如清 衡阳报道
凌晨四点,天刚蒙蒙亮,衡阳市圭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小龙虾养殖员宋欢欢已经起床干活儿了,他穿上工衣和套鞋,全副武装走出家门。
这个时间点起床的,还有宋欢欢的几位工友。在收虾的这几个月里,大家的起床时间不得不提前了三个小时。
微凉的晨风掠过一片片稻田,皎洁的月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拉笼、收虾、分拣,连续干上三个小时,到早上七点钟时,宋欢欢和工友一般能收300多斤小龙虾。“我们这里的小龙虾最大的有二两重,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宋欢欢一边把网笼里小龙虾倒进塑料箱,一边乐呵呵地介绍。宋欢欢是珠晖区茶山坳镇大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有了小龙虾养殖这份工作,日子好过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一筐接着一筐的小龙虾,经过分拣后送往市场和海鲜店。
2018年,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力荐下,衡阳市圭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彪在大昌村流转了200多亩田地,种植雨母香水稻,套养小龙虾。刘彪指着刚插下去不久的稻子说,龙虾产生的粪便起到了肥田作用,农药化肥用量大大减少,既绿色环保,又能达到水稻、水产品同步增产。“稻虾套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肥瘦、大小不同的虾,价格也不一样,平均每斤可卖到20元以上,销售周期从4月下旬到10月份,高峰期,平均每天要销售600斤以上。”养虾致富路上,刘彪不忘支持村里的脱贫工作,养殖场的务工人选,刘彪总是优先选择村里的贫困户,目前有4户贫困户在养殖场里上班,每月收入达3500元。另外,临时用工10人以上,每年支付临时用工工资达8万余元。未来随着养殖场规模的扩大,将会为更多贫困户提供就业机遇。
衡阳市本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的葡萄很受欢迎,年产量6万余斤。
茶山坳镇大昌村是省级贫困村,农民因缺技术和资金,长期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66人。大昌村党支部书记陈和平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蹚出致富新路,经过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努力,3年来,该村成立产业合作社1个,引进农业公司和合作社6家,打造了“衡阳市圭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龙虾养殖基地”“衡阳市本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葡萄基地”和“千亩蔬菜基地”三大致富主导产业,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党支部”等方式,捆绑带动180户群众获得土地租金、分红薪金、务工佣金等“三金”收益,人均增收500元,累计带动1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队向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
此外,2018年,大昌村建成光伏电站1座,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万元;借助兴晖果蔬合作社和力丰现代农业平台,实现全村46户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贫困人口每人每年保底受益200元;29名贫困户子女,落实了上级教育补助资金共计4万余元;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就业专场招聘会,安置就业15人;开发护林员、环卫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就业17人;2019年度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
虾翔浅底、白鹭翩飞。
衡阳市直托龙农业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年养殖蛋鸡5万只。
虾翔浅底、白鹭翩飞。当记者转身要离开时,刚好看到一大群白鹭悠闲地在水田边觅食,“白鹭聚集,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好水、好土、好生态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养殖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未来的发展,陈和平显得异常兴奋,“我们最近又建立起扶贫车间——衡阳市直托龙农业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年养蛋鸡达5万只。大昌村已从昔日出行难、用电难的落后村,变为一个基础设施初步完善、脱贫产业蓬勃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民风民俗淳朴向上的脱贫村。”
当雨母香邂逅小龙虾,紫葡萄联合白蛋鸡,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魅力村庄新画卷正在大昌村徐徐展开,生活在大昌村民的勤劳打拼下越过越有味。
来源:红网
作者:姜珊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