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后的社区面貌一新。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长沙报道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是城市运行的底盘,也是社会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更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因此,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社区工作。
近年来,长沙市芙蓉区湘湖街道车站北路社区党总支、社区居民委员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一门式”改革撬动基层治理模式升级,使社区工作跃上新台阶,绣出社区治理的美好画卷。
窗口精简,服务不减
夏日炎炎,走进车站北路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迎面而来的是工作人员热情微笑的服务。大厅面积不大,功能却很齐全,社会保险服务台、公共法律服务台、文明创建等标示牌,让办事的居民一目了然,居民直接“对号入座”。
与以往不同的是,服务窗口从以前的9个合并成2个,服务事项不减反增。
“这是我们推进公共服务‘一门式’改革全覆盖的结果。”社区负责人介绍,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沉,切实为基层组织赋能增效,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车站北路社区从今年开始,全面推开基层公共服务 (一门式)全覆盖。
合并服务,资源统筹,整合现有办事服务窗口,在“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2个综合服务窗口,按照“全科接待”要求,承担服务事项的政策咨询、接待服务、诉求解决等工作,确保“一窗受理、全科服务”。
窗口减少了,服务不打折扣。
综合服务窗口实行“首问接待”制,在岗人员履行“首问责任”,对居民群众来电、来访,首问接待的工作人员应热心接待,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当场办理、后台办理、代行办理、告知路径、耐心解释”等负责任的接待服务,做到群众的诉求事实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一口受理、一窗通办”,实现了“群众少跑腿”,这同时给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车站北路社区将基层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信息技术纳入社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强化培训效果,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人员下沉,民意上升
社区服务窗口合并精简,社区干部有了更多时间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
网格员上门为老人办理资格认证。
“奶奶,您坐正一点,拍个照片,别眨眼……好咧!”
7月17日下午,在车站北路社区五里牌干休所何斯婉老人家中,王津正在上门为老人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何斯婉老人今年86岁,上下楼行动不便,可每年一度的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又有时间限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津及时上门,解除了老人后顾之忧。
这是王津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他目前的身份是一名社区网格员,他所在的社区——车站北路社区,新老小区并存,辖区内市场商户较多、人员结构复杂,各项社区管理工作难度大。
迎着问题想办法,围绕问题出思路。车站北路社区加强“一长一员一团队”建设,结合小区楼栋分布,划分为7个网格,由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党员),组建党员先锋队伍7支共85人,实现网格管理“无缝覆盖”,确保对辖区278名党员和8804余群众的有效组织管理。
组织建设网格化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按照“重心下移、服务前移”的思路,车站北路社区把社区工作者、党支部书记、楼栋长、城管协管员、社区民警、专业社工、环保员、安全员八类工作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形成以网格管理员队伍为主体、其他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补充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管理新格局。
服务群众,党员不缺位。社区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按照就近就便、以点带面的原则,组织72名党员与1080名群众结对帮扶,收集民情民意,制定“一心为民,只跑一次”服务清单,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