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2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刘思源 通讯员 曾梦妮)1032.8亩的征地面积,需动迁179户,如此繁重的拆迁任务,仅用18天就成功实现签约清零。这是黄兴镇光达社区拆迁指挥部在推动一乡一品产业园(二期)片区项目征地拆迁时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
群众理解支持,进度快速推进,这样的情况,在该指挥部负责的国际交流区二期项目拆迁中同样上演。“全程公平公正公开,工作人员以心换心,是取得如此拆迁成效的重要‘法宝’。”光达社区拆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今年6月14日,国际交流区二期项目拆迁正式启动。光达社区居民陈喜娥的家就在拆迁范围内,但因为其平时工作的地方在捞刀河附近,离家有几十公里,很少有时间在家。
为了让陈喜娥了解拆迁政策,保证拆迁的公平公正公开,光达社区拆迁指挥部主任黄健主动请缨,决定到陈喜娥工作的地方去,当面宣讲拆迁政策,并动员其签约。
晚上9时左右,忙碌了一天的黄健刚一下班,就立即叫上组长陈建文,带着签约资料开车驶向了陈喜娥的工作单位。
看到拆迁工作人员上门,陈喜娥显得颇为意外。“这么晚了,还开车过来做工作,挺不容易,也深受感动。”在将拆迁事宜一一告知陈喜娥后,她抓起笔在签约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根据政策,签约后,陈喜娥一家不仅能尽快拿到拆迁款,而且还有8万元的按期拆迁奖励。
“征地拆迁,一定要怀揣真心、热心、公心,用心为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群众才能从心底里支持拆迁,从行动上配合拆迁。”黄兴镇有关负责人说。
王明是一乡一品产业园二期光达社区高新组的拆迁户,目前家里只有两口人,儿子暂时还没有对象。在拆迁过程中,他要求工作人员给他多算两个人口,也为他和儿子的对象预留一份。
对于这样不太合理的要求,工作人员多次上户向其宣讲政策,让其放弃这一想法,然而每次都无功而返。
“柳哥,这事还得你来帮忙!”万般无奈之下,工作人员联系了有着18年拆迁工作经验的柳应龙。柳应龙二话不说就应承了下来,几番努力下,他和王明面对面地坐下来,耐心地给王明讲起了一个个拆迁案例。
当案例讲完,夜已经深了。王明也被打动了。“柳书记,你们搞拆迁不容易,我们也不能不讲道理。这件事确实是我不对,给您添麻烦了。”在确认拆迁面积和款项等内容后,王明终于签了约。
“做拆迁工作多年,认可一个理,那就是把政策放到具体的事例中,真心诚意地与拆迁户沟通,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柳应龙说。
正是因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拆迁准则,以心换心,黄兴镇的“和谐拆迁”才能拆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红网
作者:刘思源 曾梦妮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