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谢昆 实习生 孟芷如 长沙报道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南市是生态屏障的重点区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湖南援藏工作队高度重视生态援藏工作,为了支援山南生态文明建设,湖南援藏工作队探索创新、精准施策,实施生态援藏“三步曲”,提升了山南生态环境系统造血能力,形成了新经验、积累了新做法。
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实际,才能有的放矢。
一年来,湖南援藏工作队通过现场见面或视频连线方式,与山南市每位基层生态环境系统在岗同志进行了谈话交流,全面完成山南市12个县区分局人事和业务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
目前山南市生态环境系统人员共计130余人,环保专业人员不到四分之一,12个县区分局环境监管能力不足,且均不具备独立开展环境监测能力。业务人才匮乏、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山南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找到了问题症结,也就找准了工作的发力点,湖南生态援藏造血工程一开始就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湖南援藏工作队组织山南市县区生态环境系统人员到湖南进行专门的综合性业务学习。
第二步:“走出去,一个都不能少”
只有“走出去”,亲身经历体验,才能感同身受。
“我们大部分同志工作后就没有参加过业务学习。我们以前在乡镇工作,一下到了县局,感觉业务知识不足,有力无法使出来。”湖南援藏工作队通过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系上了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国内唯一一所由生态环境部与省政府共建的环保类高职院校,是生态环境部干部培训基地,享有“中国环保教育第一校”“中国环保行业的黄埔军校”“中华环境卫士的摇篮”等美誉。
“这是我们湖南的独特优势,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湖南援藏工作队负责人说。从2019年10月开始,两地联合启动山南市生态环境系统“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决心把山南市县区生态环境系统所有人员分批“走出去”,到湖南进行专门的综合性业务学习,截至今年7月中旬,已完成第二期共计63人提升计划。
在湖南,山南的环保人看到了国家级工业园区、湖南千亿环保产业的发展、最先进的大型污水处理厂,看到了一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成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的“蜕变”。
山南市生态环境局琼结县分局的德央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前只是片面的学,这次系统的学、实地的学才能懂得更多,才真正体会了做一个环保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以此为目标,不断虚心学习,更好地保护好西藏每一片土地。”加查县分局德庆卓嘎说道,“这次学习方式很好,我看到过去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快速发展牺牲了生态环境,不得不花巨资进行生态恢复。西藏生态环境优美但又非常脆弱,我们一定要有超前思维,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始终保持绿色发展,保住西藏青山绿水。”
西藏山南生态环境局常年环境法律顾问聘书授予仪式。
第三步:“请进来,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
只有“请进来”,深化交往交融、相互了解、相互欣赏,才能长期建藏。
西藏环境执法能力在全国排名靠后,“不知道怎么监管、不敢去现场执法,整改是否到位心里没底”,是基层环保面临的普遍难题。
湖南援藏工作队下决心系统地、长期性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坚决守好预防为主的第一道关口。杜绝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山南市缺少项目领域环评专家,援藏队就从湖南“请进来”10名省级专家,确保山南市建设项目环保高标准、严要求。
其次,持续加强日常监管能力。基层有疑惑有困难要随时能找到帮手,援藏队主动致函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湖南省环境监察局,开展藏湘两地“共同守护一方净土”结对联谊活动,“请进来”24名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执法骨干(其中3人在全国、13人在省级执法比武获奖)分别与山南市12县区24名藏族同胞结对,这既是对口援藏工作又是民族团结工程,湖南同行通过“互联网+”联谊方式,建立了随时随地指导执法、监控、应急等业务的长效机制。
最后,支持执法人员敢于立案敢于亮剑。为解决基层分局同志法律知识不足,不敢应对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问题,援藏队主动联系湖南1家三方环境法律事务公司,常年担任山南环境法律顾问,提供打击环境违法案件、协助应对环境诉讼、控制执法行为职务风险的法律服务。2019年1-7 月,山南市生态环境系统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处罚金额共计24.52万元,2020年1-7月山南市生态环境系统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3起,处罚金额156.2万元,同比增长537%。
如今,湖南生态援藏“三步曲”,正在深入影响山南市生态环境系统各个领域。下一步,必将进一步深化两地业务交流和民族交融,促进两地互访和交往,达到湖南援藏工作“见物更见人”的造血要求。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谢昆 孟芷如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