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慰。
红网时刻记者 黎鑫 见习记者 肖依诺 实习生 郑周远 长沙报道
或许很多年轻人回望来时的路,都如同白驹过隙,恍惚一瞬。
但李慰不是。往事历历在目,他在汹涌中沉浮,坚定如磐。
乡村出身,大学创业,从民间公益团队,到专业社会组织,再到进入团委系统成为兼职副书记,年轻的李慰饱经历练。最低谷的时期,他跑到浏阳河边,别人怕他寻短见,其实是为了给自己打气:“浏阳河九曲十八弯,最后还是汇入湘江。也许还有很多坎坷,但路总会被我们走通。”
今年,他迈入了三十而立的大关。当被记者询问,有何经验总结。李慰笑笑说,没有经验,只有感悟,“无数个瞬间组成了当下的我。”
6岁那年,家乡洪灾,在防汛中险些丧命的父亲,和纷纷而来的救灾物资,成为李慰抹不去的记忆。初中时,他看着身边留守少年的遭遇,无能为力,在心底植下了一个念头。17岁,进入大学的李慰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农村留守学生。19岁,他组织三个同学成立“飞翔教育团队”,一路跌跌撞撞,将公益服务推行到了第一个乡镇。
接下来的三年里,李慰高歌猛进,在湖南开展了近百场公益演讲,带领团队将新农村助教行动——关爱农民工留守儿童推动到全省70多个乡镇,30多所高校,直接服务对象6077人,间接影响上万人。可公益创业,越大越穷。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了压力。在李慰24岁那年,除他以外的团队成员迫于生存,纷纷离开,“他们的年纪都比我大,已经面临着结婚生子的问题。”
“年轻的我像个愣头青,想着怎么帮助留守儿童们,怎么推动他们健康成长,一股劲地冲。”低谷并没有打败他,26岁那年,在共青团开福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李慰满票当选为开福区团委兼职副书记,成为湖南首位通过选举产生的体制外区县级团干。同年,他成为长沙市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
不难想象在无数光环下,青年李慰的自信风发。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指着办公室里一面贴满标语的墙,笑着说:“以前这里挂满了各种奖项,现在全都收了起来。”
“路走多了,就更踏实了。”李慰的步履,从演讲台踏至山间小路,从抗洪救灾到抗击疫情,走遍了湖南省内200多个乡镇,惠及了不计其数的群众,他也在跋涉中逐渐沉淀。
30岁,对于李慰来说,意味着修身养性。他不再事事都发朋友圈,减少了采访报道。每一个公益活动,首先考虑的不再是一股脑地往前冲,而是怎么更加全面有效地做好服务。
将社会责任早早地揽上肩的李慰,在这一年,后知后觉地体验到了对父母的愧疚。
疫情期间,他带领志愿者们连续奋战,联动参与社区、村疫情防控服务的志愿服务达3500多人次,自己购买口罩、消毒片等10万余元医疗物资看望慰问参加疫情防控的社工、志愿者和环卫工人。奔波操劳中,他每天都在不停地接听电话,甚至抽不出时间关心在家乡抗疫一线的村干部父亲和教师母亲。最让李慰难以释怀的,是父亲身体不适时,他却不能回家照料,“今年,一定要陪爸妈出门旅个游。”
抗疫期间,李慰带领志愿服务队,共捐赠110批次物资。
李慰写完的工作笔记本,整齐地摆放在柜中。
若用一个词语形容李慰的人生态度,便是“清晰”。他随身携带一个工作笔记本,如今已经写到了第30本。他的工作日程总是提前一周开始安排。他说,自己列着许多条条目目,还等着去一个个实现,关于自身,关于家庭,关于他人和社会。
三十而立的青年李慰,褪去稚嫩,掩去锋芒,目光坚定,情怀仍在。
【人物简介】
李慰,男,30岁,中共党员,研究生,湖南沅江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志愿服务讲师团高级讲师,中国志愿服务项目评委团评委,共青团湖南省委社会联络部兼职副部长,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长沙市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执行会长,长沙市飞翔教育创新发展中心创始人,崇善公益联盟理事长,湖南省青联委员。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肖依诺 郑周远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