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秋天乘着蟋蟀的翅膀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红网 作者:马 丽红 周芷璇(实习生) 编辑:彭笑予 2020-08-07 15:28:4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天(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


“立”有“开始”的意思,“秋”指暑去凉来。


标志着蛙声恬耳的夏天终要被蟋蟀振翅的秋天所替代。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天高气爽,月明风清,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

由于昼夜温差变大,地表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立秋后,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感阴而鸣的寒蝉开始鸣叫,好似告诉人们酷暑将要过去了。

立秋一直很受重视,民间逐渐形成了多种颇具仪式感的习俗。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啃秋,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区。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今年的立秋时节,处在中伏和末伏时段,热气腾腾的“秋老虎”,提醒着人们暑气的余威仍在。专家提醒,防暑和除湿仍是养生保健的主题,同时要注意养护脾胃。

关于立秋的十个小常识

1、立秋,也称七月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2、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3、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4、“立秋”到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5、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6、我国秋天来最早的地方是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但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


7、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临近新年元旦。


8、贴秋膘,最初是为了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9、“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10、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甚至更长时间。

参考资料: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



来源:红网

作者:马 丽红 周芷璇(实习生)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07/78136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