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门司镇扶贫车间外景。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亚辉 陈慧敏 龙子非 资兴报道
曹志斌是资兴市州门司镇龙上村村民,几年前,为了救治患病的父亲,曹志斌不得不放弃在广东的工作回到家乡。虽然今年只有36岁,曹志斌却成了村里最年轻的贫困户。为了摘掉穷帽子,曹志斌决定在家创业。他选择了做自己拿手的编藤技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他不等、不靠,自谋出路,艰苦奋斗抓实干,不仅自己迅速脱贫,还成为致富带头人帮助周边贫困户一起走上了脱贫之路。
7月25日,笔者在州门司镇区旁的雅庭藤制品加工厂里看到:二十多名工人按不同的工序正在争分夺秒的编织藤桌、藤椅,上下两层一千多平方米的仓库里堆满了藤带。厂房门前曹志斌正在和三名工人一起往两辆货车上装藤桌、藤椅等成品。“发完这两车货,我马上要招十多个工人,不然下批交货时间就太紧了。”搬完货的曹志斌一边擦汗一边说,“虽然前几个月受疫情影响,订单有所下滑,但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现在订单量已经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今年一年我都不愁没有业务了。”
雅庭藤制品加工厂里,工人正在编织藤桌、藤椅。
父亲患病 “年轻贫困户”谋出路
曹志斌出生于1986年,高中毕业以后,原本在广州江门广东江门林园五金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藤制品加工,和妻子离婚以后,家中年幼的儿子便由年迈的父亲一人照顾。从一名学徒到管理和培训几百人的“曹师傅”,曹志斌凭着扎实肯干的勤劳劲儿,努力地使全家人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2014年初,接到医院打来的一个电话后,曹志斌感觉天都要塌了,原来他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已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来不及多想,曹志斌向公司提出了辞职,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了医院。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父亲保住了性命,但再也不能从事重活累活,同时,高额的医药费使他打工多年的一点积蓄也荡然无存,还让他欠下了七、八万的外债,这让原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段时间,工作没了,还欠一屁股账,感觉人生特别失败,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说起那段“历史”,曹志斌有些不好意思。
因为要照顾家人,不能再远出务工,他只能在本地打起了零工,工地上挑沙砌砖、地里种姜耕田,但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曹志斌家被评为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一开始被列为贫困户,心里很不是滋味。”曹志斌说,“好歹咱也是年轻人,不做点像样的事,光等、靠、要,我和孩子注定还是会贫穷!国家虽然有好政策,但也要自己努力!”得知曹志斌的情况后,村里的干部和第一书记多次来到他家里,帮他一起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曹志斌外出务工多年,如果发展本地的种养殖产业,不仅风险大,而且还得从头学起,大伙儿鼓励他利用在广东学到的编藤技术发展产业。
“编藤椅是我的拿手好戏,如果真能在家乡做起来,我就有盼头了。”说到藤椅,曹志斌的眼神格外闪亮。说干就干,他立即联系了之前就职的广东江门林园五金股份有限公司老板,希望能与其合作兴办藤椅代加工点。本就对曹志斌工作十分认可的公司老板,在听闻其家庭困境和坚定的想法后,表示愿意大力支持和帮助。工作采取订单加工的模式,由公司免费提供藤椅材料和配件,曹志斌组织和培训劳力加工,完成后再将成品发往公司。
2016年,他接下了公司发来的几笔订单,开始“小试牛刀”。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风险,曹志斌在村里租了一处不大的空房子当做加工点,组织和培训了村里的几名劳动力开展藤椅编织。“藤椅编织技术看似简单,学起来也很快,但在编织的过程中要十分细致,哪怕一处都不能错织,否则就会影响产品质量。同时,编织工人要耐得住性子,边织边思考才能尽快掌握熟练技术,提高效率。”为了保证订单能按时保质交货,曹志斌几乎住到了加工点上。装卸藤材料、指导编藤、成品计件记工、接送工人……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第一批订单交货十分顺利,加工的藤制品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当年便实现收益2万多元。
工人流失 藤厂资金周转遇难题
尝到创业的甜头后,曹志斌的“胆子”大了起来,2017年,在州门司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他向亲朋借了7万元,在镇区创办了州门司镇雅庭藤制品厂,政府对他所租用的厂地给予免租金的优惠政策。
公司发来的订单越来越多,就在曹志斌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他却发现交货效率低、工人流失快,开厂招进来的30多人不到四个月留下的已经不到一半了。藤椅技术学习起来虽然不难,但要培养一名熟练工也需要一段时日,好不容易培训的一批熟练工就这样流失了,严重影响订单产品出货效率,也增加培训成本。为了摸清工人流失的原因,曹志斌逐一来到工人家中问明情况。原来,这些工人们都是上班两、三个月了却没有拿到过一分钱工资,这让他们对这份工作打起了退堂鼓,但考虑到曹志斌有难处,他们不便开口,有的工人甚至打算就这样离职,工资也不要了。
了解到真相后,曹志斌的内心越不是滋味。“这些工人不正是和自己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可怜人吗?他们辛勤劳动几个月为的就是这点工资,怕我为难,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讨要,只是默默地离开。”而眼下订单货款未到,工人工资急需发放,资金成为摆在借钱办厂的曹志斌面前一道最现实的难题。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州门司政府和农商行为他申请解决了5万元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藤椅厂维系的不仅仅是他一户贫困户,也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了一个本地就业的机会。曹志斌这小伙能吃苦、有想法,我们就是要给贫困户解决困难,不能眼看着这么好的项目实施不下去。”镇政府分管扶贫的胡雄亮说,“我们还将雅庭藤制品厂申报了资兴市就业扶贫车间,审核验收后可以获得近8万元的扶持资金。”
2017年,渡过难关后的曹志斌顺利实现增收近10万元,还清了家中的债务,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企业脱困 昔日贫困户成致富带头人
依托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曹志斌就像上了劲的发条,在藤制品上铆足了劲,产品从单一的藤椅扩展到沙发、茶几、桌子等30余个品种,订单源源不断,产品供不应求。
在自己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同时,曹志斌脱贫愿望越来越强烈,“以前顶着这个贫困户的帽子,一直让我倍感压力,现在条件改善了,今年,我必须要申请脱贫。”2018年,因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雨露”,曹志斌一家从村里偏远的山脚下搬迁到了州门司镇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后,曹志斌就寻思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早日步入脱贫行列。于是2019年,他将雅庭藤制品厂再次扩大规模,搬到了政府提供的1500平米的新车间,工人也从原来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近70人,其中吸纳贫困户22人、残疾人6人就业,工厂年收入增长到16万元以上,曹志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考虑到一些贫困户家中有老人小孩要随身照顾,曹志斌将一些占地小、编织时间短的订单品种挑拣出来,让他们带回家进行“家庭作业”,完成后他再上门回收。这样的方式不仅使部分劳动能力稍差的贫困户也能有务工收入,也让藤制品有了更灵活方便的加工方式,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此外,他还创办了藤制品编织培训班,免费教贫困户编织藤制品,对于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他亲自上门教学。“党的好政策让我的事业得到了发展,那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乡亲们再继续受穷。”
下一步,他还打算在州门司镇其他片区设立分点,带动更多的农户通过“小小藤椅”走上自己的脱贫幸福路。
来源:红网
作者:张亚辉 陈慧敏 龙子非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