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团队与分水联校教师合影。
红网时刻记者 焦炬 通讯员 文超 湘潭报道
“我喜欢读书,数字阅读让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的好书”“你们是彩虹,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感谢叔叔阿姨,我们一定会好好听课,天天向上”......
这些文字,是湘潭县分水乡较场中学六年级141班43名学生,用稚嫩的笔迹写在“小纸条”上,向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采编科干事、数字阅读推广人李雅及她的团队表达感谢的话。
当看到孩子们一份份回赠的小礼物、一页页手写的小纸条、一张张稚嫩的大笑脸时,李雅的眼睛湿润了,她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李雅和她的团队为孩子们送去了精心挑选的礼物。
分水乡是一个多山的乡镇,位于湘潭县的西南部,距离县城70公里远。与周边的石鼓镇、青山桥镇一样,分水乡也有着湘潭县“小西藏”之称。
分水乡,是李雅的老家。她的爷爷奶奶在这里教过书,也长眠于此。
今年清明节,李雅回老家扫墓期间,偶然听到分水联校校长彭元杰提到,学校的电子设备陈旧、网络基础设施缺乏,而且,乡村教师的教学课件来源仅限于课本的光盘资料和县教育局提供的基础教育网,教育教学、科研的信息检索能力及资源十分有限,教学质量比较受影响。
“留守现象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较场中学孩子们的父母,在外打工的占了半数以上,他们每年回家的时间很短,与子女的沟通中,问得最多的是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很少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去关心真正的需求。”通过对分水联校四所中小学进行走访调研,李雅发现,孩子们流露出来的,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
“作为一名图书馆人,我虽然不能站在乡镇学校的讲台,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但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于是,李雅决定牵手家乡这群质朴的孩子,将今年的研究课题定为“智慧湘潭”建设视域下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6月,该课题正式立项,被列为湘潭市社科联重点课题。
同时,李雅将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乡村数字资源普及不足的情况,与湘潭市图书馆(少儿馆)主要负责人充分交流,并结合当地教育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精准扶贫方案,邀请湘潭市图书馆及两家文化服务公司加入科研项目,以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出发点,让数字阅读新风吹向农村的孩子们。
7月9日,李雅筹建的下乡团队前往分水乡,为分水联校教师代表进行移动图书馆应用培训,利用湘潭市图书馆海量的数字资源,为乡村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撑。
李雅与孩子们玩自拍。
这次下乡,李雅针对孩子的年龄层次及阅读习惯,精心为较场中学六年级141班43名“留守”学生挑选了世界名著、中华传统故事等纸质书籍,希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用中外优秀文化来沁润人格,通过阅读开拓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路。此外,细心的李雅还为每一位孩子挑选了令他们中意的笔记本、文具盒(袋)、钢笔等文具用品,并鼓励他们保持阅读的好习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天的活动中,湘潭市图书馆向较场中学捐赠了图书,并与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的诗词抢答赛。那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这群留守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李雅介绍,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向下乡团队成员送上了感恩的小礼物——用一个个塑料袋装好的从自家菜地里采摘的果蔬。“塑料袋外面贴着的小纸条上,他们认真写下了要对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叔叔阿姨说的心里话。”这种感动,让李雅一直铭记于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智力扶贫也是扶贫的关键。”李雅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更是孩子们追梦路上的引路人。如何将数字资源带给偏远乡村,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提供免费、精准的教育资源,将数字阅读注入每一个乡村,还需要更多人为之奋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让留守儿童的梦扼杀在少年、摧毁于贫穷,这是不断鞭策李雅研究数字阅读推广的动力。带着这份初心和使命,李雅坚信自己会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智力扶贫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她会用一颗园丁的心,让数字化教育惠及更多的乡村;她愿化作一盏长明的灯,照亮更多孩子追梦的路。
人物介绍
从事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工作以来,李雅一直在深入思考和探索“挖掘读者的需求与行为,探索读者行为背后的规律”“如何做好数字阅读推广”等重大命题,并及时将这些思考形成了论文。近年来,李雅的10余篇论文公开发表,11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行业学会的征文奖项,其中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征文(2020年)一等奖、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2014年)一等奖等。由她主持的三项市厅级课题,一项院级课题也通过立项或结题,与此同时还参加了三项省级及一项市厅级项目。
来源:红网
作者:焦炬 文超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