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手记 | 《百炼成钢:刘鑫》编导杨玉洁:少年中国,与18岁新兵对话的启发

来源:红网 作者:杨玉洁 编辑:陈加宁 2020-08-14 17:10:59
时刻新闻
—分享—

这一次采访的对象是一个18岁的新兵。为了跟拍了解他的生活,平均年龄30岁的摄制组连续23天进入军营体验了一把“新兵”的生活,这滋味怎一个“过瘾”了得。

18岁的刘鑫每天早晨4点起床,晚上10点熄灯以后继续理论学习或者体能训练,通常12点睡觉,睡眠时长4个小时,他说有时候太累或者受伤了,真的起不来,他会告诉自己,想干总有办法,不想干总有理由,一旦心怀侥幸想偷懒,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连续几次下来就会变成自己都不想看到的样子。30岁的我们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晚上9点半结束拍摄以后,接着整理素材或者参加视频会议,凌晨一点以后睡觉,东北的日出是真早呀,有时候明明还没睡着,窗外的天就亮了,打开手机一看,不过凌晨三点半,赶紧设定四个闹钟,然后小眯一会儿,再打起精神投入第二天的“战斗”。

(杨玉洁)少年中国,与18岁新兵对话的启发420_副本.png

18岁的刘鑫充满斗志,不畏惧任磨练和摔打,一场连旗争夺战,他需要冲过两段陡峭的山坡,突破老兵的重重阻拦,完成战车碾压、泥潭对抗,穿越火障,最终才能靠近连旗,与对手展开正面争夺。根据日常训练成绩,指导员初步估算整个过程可能耗时25分钟,这宝贵的25分钟不长不短,却极大地考验着拍摄调度。30岁的我们自认体力不够跟不完全程,为了确保摄像体力,我们将摄制组四人进行明确分工,一人负责航拍保证全程录制,其余三人每人跟拍一小段形成接力,我们对场地进行了再三的熟悉确认,并制作出详细的拍摄路线图,然而拍摄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整个过程,刘鑫用时短短五分钟便结束了战斗,我们摄制组一行五人气喘吁吁跑得嘴唇发白,最终都没能跟上节奏。眼看着指挥车从眼前驶过,筋疲力尽的我们甚至没有力气叫停搭个便车。最难的是,镜头拍到的“难”只不过现实的五分之一而已。

(杨玉洁)少年中国,与18岁新兵对话的启发790_副本.png

摄像刘思俊拍摄现场

(杨玉洁)少年中国,与18岁新兵对话的启发791_副本.png

摄像刘思俊拍摄现场

18岁的刘鑫每天早晚两次体能训练,负重五公里山地越野,三十二个引体向上,两百个仰卧起坐,作为全连年纪最小、身高排名倒数第六、体格最瘦弱的新兵,他入伍之后学会的第一个词是“被保障”。所谓“被保障”,就是跑得快的人用背包带拖着、拽着甚至捆着跑得慢的人,一前一后一起跑,而刘鑫就是那个长期“被保障”的人。为了摆脱这样难堪的印象,疫情期间他硬生生练出了满身肌肉,原本最害怕的跑步,如今他谦虚地说自己可以一直跑,他还从各个项目“被保障”冲进了全面发展“尖子班”。而30岁的我们除了心血来潮一年去一次健身房,日常运动步数不过五千,自从进了军营,体能真是被逼到了极限,顶着近40度的高温拍摄,一个下午就晒干了,摄像笑称自己穿了一条咖色丝袜,头上连发际线都晒出了形状。累了想喘口气却没处可坐,最终露天席地哪儿都可以坐哪儿都能躺,每天拍一张手臂的照片,对比一下自己迅速“黑化”的程度,每天和闺蜜对比打卡一张肿胀的双脚,比一比谁的鞋子布满了多少尘土。18岁的刘鑫凭实力抹去了“被保障”,30岁的我们在烈日下,偷偷扼杀自己希望“被保障”的念头,可是摄制组是真的需要“被保障”啊。

(杨玉洁)少年中国,与18岁新兵对话的启发1307_副本.png

摄像谢栋高温下调试设备

(杨玉洁)少年中国,与18岁新兵对话的启发1308_副本.png

高温下 ,女编导杨玉洁躺地歇会儿

18岁的少年简单质朴,无论何时叫“刘鑫”,他总是特别认真地大声答“到”!无论你是否目光所及,他的身姿始终像一棵挺拔的树。由于他的头围小,军帽不够立挺,他便在空余时间一直翻折帽檐。他喜欢“出公差”,“出公差”是利用休息时间去炊事班帮厨或者除草,他说小的任务不爱干,大的任务便干不好。他说在连队,每个人都有一个强项作为自己的代号,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拉单杠多,他也希望有一个代号,在某些时刻会被人想起,如今,他的代号是“进步”。他入伍以后学了三百多首歌曲,最喜欢的是他们的排歌《无名小路》,他说一个人没办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而他选择的是走的人特别少的那条路,把另外一条好走的路留给别人。这些简单质朴的道理,30岁的我们可能懂得并没有他多,可是23天拍摄结束后,在连续鏖战六个通宵的机房里,我却时时想起那些质朴的道理。

(杨玉洁)少年中国,与18岁新兵对话的启发1731_副本.png

编导杨玉洁和同事张雪在机房连续鏖战六个通宵

其实,在“战旗美如画”的命题之下,选择一个入伍九个月的新兵作为拍摄对象,并不是因为他足够突出、足够厉害、足够强大,反倒是这些不被人知的细节打动了我们。通过23天的切身体验,我们明白:18岁的他想当尖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0岁的我们想要拍出好片子也不容易,突破自我从来不是轰轰烈烈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细节养成。18岁的少年,未来可期。30岁的我们,年龄也不过“而已”。

来源:红网

作者:杨玉洁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14/81212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