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端扶贫路(8)红军村:红岩初心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 2020-08-19 11:12:15
时刻新闻
—分享—

地处湘西北边陲群山之中的桑植县红军村,曾是红二、红六军团战斗过的地方,当年这个130人的村子,有30多人成为红军战士。怀着对革命老区“感恩还账”的拳拳之心,2018年,湖南省军区驻桑植县最后一任扶贫工作队来到这里,帮助村民修好了路,培育出致富的特色产业。

1928年,10位红军在村里遭到敌人围剿,从山顶纵身跃下,英勇牺牲。村民们为告慰忠魂,将这座山峰称为“红军崖”。巍巍大山,曾是保护革命有生力量的屏障,后来却成为阻碍发展的壁垒。如今,水泥路终于通到红军崖下。

湖南省军区驻红军村扶贫队长 杨凯:希望我们红军村所有老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去描绘幸福的明天!红军村毛垭到苦竹塔通组硬化路正式开工!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吴卫秀:把路修通了我心里开心,我的儿子他们回来开个车,稳稳当当。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莫从知:修这个路,是最大的喜事。

1988年起,湖南省军区启动“桑植扶贫工程”,选派得力干部常年驻扎扶贫。2018年,第二十四任扶贫队长杨凯首次踏入红军村时,村民们主要靠采摘野生粽叶为生,人均年收入只有1700元。

村民:郎在高山打一望啰喂 姐在哟河里哟 情郎妹妹哟 衣哟洗衣裳哟喂

2.4万亩的野生粽叶林散布在大山里。每年八月中旬进入采摘期,乡亲们都会背着口袋进山。早上6点出发,爬3个多小时山,采完粽叶、装满背篓,再走5个小时下山。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张凤林:下午最晚3点多就收工了,因为山路太远了,摘多了你就赶不回去了。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李先胜:遍山都是银子,但很难装进口袋。

扶贫工作队一驻村,就下决心把山路修好。去年,赶在粽叶采摘期前,这条通往山顶的路建成通车。好货出了山门,企业进村抢购,粽叶变成了致富的“金叶”。

“文南山,196斤 ,784元!”

文南山夫妇,是村上连续多年的采粽叶冠军。路修好后,他们采摘量翻了两番。去年一个夏天,夫妻俩就赚了8万块钱。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文南山:原来腰酸背痛吃不消,现在家务事都一起做,她做饭我就喂猪。

修路之初,有些村民不配合,说怕坏了村里的风水。杨才中是村上出了名的“刺头”,处处唱反调,还阻工对着干。杨凯坚持每天去他家走访,和他交心。

湖南省军区驻红军村扶贫队长 杨凯:他家里的蚊帐破了,我给他买的蚊帐,给他亲自挂上。

有一回下大雨,杨才中87岁的母亲摔倒了,杨凯立刻开车把她送到了医院。这件事后,比杨凯年纪还大的杨才中,认杨凯做了“大哥”。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杨才中:以前没接触过,接触过了人都要懂感情。

红军村的野生粽叶,一年也只有两个月采摘期。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开展粽叶规模种植,集中采摘。目前,全村种植粽叶800多亩,每亩产值可达9000元,村民仅靠粽叶产业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今年6月,村里还引进粽叶加工厂。

我宣布,现在比赛开始。

按照长、宽标准,把粽叶分为次品、2等品和1等品,烘烤处理后,粽叶的价格还能翻一番。湘蓝粽叶加工厂,帮助37位异地搬迁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每人年增收一万五千多元。

有了发展产业的经验,村里逐渐有了养羊、养蜂大户,中药材和水果种植也红火起来。

68岁的向兴凤,在山里赶了几十年的牛羊。他说,这些年最盼望的,就是在外打工的儿子,能回来接他的班。但每年过年儿子回来,他都开不了口。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向兴凤:这个路要是没修好,搞别的事业搞不好。

老向没有想到,去年公路修好后,儿子主动提出要回乡创业。牵了10头牛,还带回一个媳妇儿。如今,办起黄牛规模养殖的小向,是全村最帅的放牛郎。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周海艳 :也不是说长得帅,就是看他孝心好,表扬了他会从树上掉下来的。

桑植县红军村村民 向周亮:我的想法是,(养牛)一定要超过老头儿(父亲)。

两年多来,在各级支持和村民自身的努力下,红军村投入2000多万元修好了50.5公里公路。红军村的113户41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已全部脱贫。太阳能路灯,沿着一条条水泥路整齐列队。路灯上挂着两面旗帜,一面是五星红旗,一面是军旗。

桑植县红军村村委主任周建斋:意思是说,要求我们每个村民,每时每刻都要记住家国情怀,不管走到天涯海角,要发扬传承红军精神。

湖南省军区驻红军村扶贫队长 杨凯:军人在和平年代,他的职责就是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我认为我的长征就是脱贫攻坚,下一步还有乡村振兴。我都会把这个红军精神,什么精神,就是不怕困难,战胜困难这个精神传承下去。

本台短评《扶贫不怕远征难》:

伟大的长征精神跨越时空,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新时代的新长征。连日来,我们飞越潇湘深处,掠影云端之上,记录下一个个真实动人的脱贫故事。从转变思路到化解矛盾,从修通天路到产业振兴,从进村路到致富路。云端扶贫路,是一条艰辛之路,为了早日摆脱贫困,多少人跋山涉水;云端扶贫路,是一条希望之路,它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美好生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前方或许还会有“雪山”“草地”,但我们相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有愚公移山的执着,有不惧万难的勇气,我们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登顶高山之巅。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千秋伟业,一定会早日实现!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19/81917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