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宜福村:贫困户要干活 一个不闲着

来源:红网 作者:李卓林 编辑:姜姿 2020-08-21 12:05:29
时刻新闻
—分享—

宜福村木材加工厂里一派忙碌的景象。_副本.jpg

宜福村木材加工厂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帮扶工作队引进致富能力龚海军发展养殖场。_副本.jpg

帮扶工作队引进致富能力龚海军发展养殖场。

养殖场周边山林环抱。_副本.jpg

养殖场周边山林环抱。

红网时刻8月21日讯 (通讯员 李卓林)8月18日,笔者一行驱车前往桂阳县莲塘镇宜福村。村子距离县城65公里远,山高林深,海拔最高处约有1100余米。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而上,车内颠簸难受。“以前路况更差,车都进不来,能不穷?”一路同行的莲塘镇人大主席彭斐打破沉默。

宜福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38人,贫困发生率14%,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五岭逶迤,骑田叠翠”,如何让贫困村改变贫困现状,贫困村的村民能过上好日子?

2015年9月,帮扶工作队进村。他们带领群众修路、架桥、筑渠,村里从只有一条通村路到如今四通八达。除了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帮扶工作队的到来更多是带来致富的思想。

“以前村民思想跟不上,认为种了地东西也卖不出去,索性就抛荒歇着,等靠要思想严重。稍微勤快点的也只是种点水稻,自给自足。这里人平只有四分田,受山区气候影响,只能种一季水稻,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效益。”驻宜福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四光字字铿锵:“要脱贫首先还得改变思想。”

“现在政策好,种养殖都有补贴。只要肯干,脱贫肯定没问题。” 帮扶工作队一户一户走访,给村民讲政策、话发展,鼓励他们结合周边山林多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短短一年时间,贫困户家家户户都开始散养鸡鸭,扶持村里规模化养殖的贫困户就有3户。贫困户龚家德每年都要养殖300多只鸡,光这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

2018年3月,帮扶工作队引进致富能人龚海军发展养殖场,8000只鸭每天都可产600-800斤鸭蛋,去年收入达100万元。以委托帮扶的形式,建立起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全村贫困户78户238人全部入股,年底可获得政策分红。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四光听闻汝城文明瑶族乡水果种植红红火火。2016年8月他带着全体村干部来到文明瑶族乡考察学习。回去后不久村干部就牵头成立水果种植合作社,种有黄金柰李、鹰嘴桃、水晶梨等100余亩。今年成功挂果,水果口感、品质俱佳,6000斤黄金柰李、水晶梨10天时间销售一空。

“村里有了合作社,家门口就能打工。农忙时节,合作社可带动贫困户10余人就业,平均月工资2000多元。等到水果丰产期预计年产水果10万斤,还可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前来务工。” 刘四光介绍,更令人高兴的是,有了头雁的引领,老百姓看到了水果种植的前景, 20余户贫困户换穷业,开始学技术种植起黄金柰李。

宜福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户92人,利用后续产业奖补资金,帮扶工作队又“支招”,为贫困群众找到了产业发展新路子。

贫困户赵春荣长期患鼻窦炎病,累计治疗费用达10余万元。此前赵春荣曾在广东家具厂打过工,利用这个特长刘四光鼓励他成立木材加工厂。如今加工厂已经初具规模,每年可加工800立方米木材,一年收入近40万元。致富不忘桑梓,赵春荣先后聘请10余名贫困户来到工厂打工,一个月工资3500元。

贫困户赵四凤是瑶族人,瑶族同胞历来就有做腊肉的传统。在工作队帮扶下,其父赵久富与赵四凤联合5户贫困户建成了投资16万余元的后续产业帮扶基地,主要进行鸡、鸭、腊肉的熏烤。产品很受市场欢迎,一年销出腊肉制品3000斤,腊鸭300多只,也为当地养殖业发展带来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走在宜福村这样的宣传标语屡见不鲜。“受条件限制,村里高大上的产业不多。但贫困户们能摆脱等靠要的思想,人人都找事做,人人都有活可干。大家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一个人愿意闲着,这就是贫困村里最大的变化。” 刘四光说。

目前,宜福村脱贫77户233人,剩下的1户5人将在今年全部脱贫。宜福村里青山不再高,深林不再偏,日子越来越好。

来源:红网

作者:李卓林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21/82437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