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鸿伏丨蟹语

来源:湖南散文 作者:刘鸿伏 编辑:张俊 2020-08-24 10:12:54
时刻新闻
—分享—

QQ截图20200824095348.jpg

看齐白石画蟹,很有意思,老先生用浓墨和淡墨两色,一番涂抹勾描,那纸上的螃蟹便成了活物,仿佛要举着双螯夹你伸出的手指。他画的虾也如此,细如发丝的触须,似乎只要有一丝的惊动都会飞快地缩回去,或者随时在水草中摆动一样。我很喜欢齐白石先生这类充满意趣和生活气息的水墨作品,在浮躁喧嚣的红尘世界,在心烦意乱的时候,看看他的画,心情就能放松,获得一种意外的愉悦和宁静。

因为喜欢齐白石纸上画的螃蟹,便附带喜欢上了那些赶海抓螃蟹的视频,身居闹市,也只能看视频过过瘾了。其实小时候是抓过螃蟹的,不过那是在老家乡间。后来偶尔回家也到小溪去体验一下,却几乎没有再抓到过螃蟹,好像溪水中的鱼虾螃蟹都消失了一样,问乡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想,也许是农药惹的祸吧,污染了的溪水,再也长不出小鱼小虾了。

看赶海的视频却很过瘾,大海退潮之后,沙滩浅渚和礁石间,还有红树林里,赶海人用长长的铁夹子从海草、泥隙、石洞中找出那些藏着、躲着的大青蟹。那真是很大很大的青蟹,大的有两三斤重,小号的也有半斤八两,远比齐白石老先生画的山溪里的小螃蟹大,也更凶猛。有一些赶海人还专门喜欢挖蟹洞,海边树林或者废弃的养殖场,巨型青蟹打出一个个大泥洞,可以转弯抹角打进去好几米深。挖蟹人想要抓到它们,所消耗的体力是很惊人的。一边挖洞,一边把整个身子都钻进泥洞里去,过一会儿就要爬出来透透气,浑身跟泥猴似的。巨蟹藏在泥洞最深处,往往要花几个小时才能把它捉出来。等挖满半桶青蟹收工时,已经是潮声如鼓,繁星满天了。

看齐白石画的螃蟹让人宁静愉悦,看赶海人抓螃蟹却让人异常地兴奋和刺激。这里面有讲究,赶海的过程,是一个无法预知的过程,要耐着性子搜寻和发现,发现之后,想把藏在深洞中的大蟹抓出来,不仅费时费力,过程也很惊险。抓蟹人与螃蟹的斗智斗勇,让人荷尔蒙飙升。挖蟹人在洞里的战斗无法看到,那肯定是险象环生,而洞外赶海抓蟹的情景却看得真切。无比生猛野性的家伙绝不会束手就擒,它们仿佛钢铁俠,全身披挂,挥动两只巨螯和赶海人手里的铁夹子展开战斗,因为愤怒,它们嘴里喷出海水,人与蟹好一场鏖战,围剿与被围剿的双方,差不多要用完兵法中的36计,缠斗到激烈处,巨蟹会用它的双螯死死钳住抓蟹人手里的铁夹子,发出 “咔咔” 的声响。

看画画是凝神静气,知道花草和螃蟹将会如何布局,心里淡定。赶海抓蟹则心里没底,几乎全靠运气。唯不可知,才刺激兴奋。所以看赶海的感觉与看画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但不管是看画还是看赶海,只要是和螃蟹有关的,我都很是为之着迷,关于这一点,朋友不解,有时候就是连我自己都很迷惑。

QQ截图20200824095157.jpg

这种视频看多了,忽然就想起一个问题,这么豪横的螃蟹,从来都是横着走路的,而且世人对于螃蟹一直持有成见,把它横着走路的生理特征当成世上那些横行霸道的坏人、恶人的象征,并被狠狠地诅咒:看你横行到几时!意思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以我看来,世人对于螃蟹的诅咒和成见,完全是没有道理的,螃蟹和乌鸦一样被世人借题发挥,将人世的罪恶与不祥,强加在螃蟹和乌鸦身上,千百年来让它们硬生生成为背锅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冤屈可谓大矣。

横着走路的螃蟹,为什么总是躲在石头的缝隙、泥草的角落?它们不是很豪横吗?不是横行霸道吗?不都是恶霸的样子和一副有恃无恐、恃强欺弱的样子吗?可螃蟹们却为什么总是要藏起来,躲起来,它们到底在害怕什么、恐惧什么呢?是害怕给它们强加罪名并且永远在诅咒它们的人类吗?或许是,或许不是。

世人对于螃蟹行走方式的偏见和诅咒,总让我耿耿于怀。它看似坚实的甲壳,仿佛一个永远甩不掉的锅!

忽然想起古人其实是喜爱螃蟹的,至少喜欢吃螃蟹。秋高气爽时节,菊花盛开,螃蟹正肥,一壶美酒,足慰风尘,这是古人的雅致。但爱吃螃蟹的优雅的古人,却并未为螃蟹洗脱冤屈,更没有给螃蟹正名。

螃蟹的无辜,正映照出人心的邪恶一一莫须有和污名化,然后群起而攻之,众口铄金,帽子戴上了,想摘也摘不掉!这正是人们惯常的手段和套路,属精神暴力和霸凌之一种。从螃蟹的无辜,推及众生平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在想不出这世间的背锅侠究竟几何。如果螃蟹是水族中的窦娥,那么,乌鸦就是鸟类中的窦娥,乌龟就是替老婆出轨的男人挨骂的窦娥,短尾巴的兔子秋后的蚂蚱,则是被骂短命的窦娥。它们不幸成为这世间形形色色背锅侠中的一分子,似乎永远也没有洗清冤屈和罪名的希望。再想起某些耳熟能详的动物,想起某些耳熟能详的人和事,忽然觉得,螃蟹似乎也不一定能算得上背锅侠中最典型的窦娥。

……

此时的窗外,太阳正炽烤着大地,蝉声雨点一样落下来。手机响了一声,是一位居住在南方山地的朋友发来的视频:

这个中年汉子正光着上身浮在透明的溪水里,和一群野孩子打着水仗。我分明看见溪水中有鱼虾和螃蟹的影子,它们没有躲在石头缝隙中或者泥洞里,悠闲自在,和水中嬉戏的人和谐相处。

但奇怪的是,静坐书窗,除了蝉声,我的耳畔竟然响起巨蟹挥动双螯时的咔咔声响,这声响竟一次比一次清晰而密集:咔咔咔……


外一篇·南台寺听箫

时在庚子八月十三,夜宿南岳之南台寺。

暮色从群山升起,孤鸟高飞。寺中木鱼声起,敲得岁月深如老谷幽潭。

八时许,居士前导,出寺之后门,石径陡窄,灯火幽暗,满山虫声唧唧,秋风爽然满袖。石径尽,汗出。登顶见危墙蜿蜒,中有七层宝塔与莲花浮云烟中,夜鼓数声,懼然而惊,疑非人间。

居士轻叩僧舍,与屋内问答有顷,木门方吱呀开启。一中年僧者出,面相高古,深目高颧,袍袖飘飘,疑为几百年前人物。略略寒暄数语,僧者趺坐塔下,从袖中出一陶埙,寂静有顷,忽呜呜呜咽咽吹将起来,其声苍凉荒旷,如朽木扔深潭寒泽中,从诸山之巅推荡开去,愈荡愈远,往复回旋,令人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思。

此际月出东山之顶,如白银罗盘一般,渐高渐大,愈大愈明,树影摇曳于粉墙,人影散乱于地上,与水墨画相似。

吹埙毕,僧起身回舍,以为止于此,未免有几分失望。

正欲归去,又听僧舍木门响,两僧次第出,一小僧手持木盘,盘中有小盅数枚、紫砂壶一把。前僧执尺八,不着一语,迎风立塔影下,指按尺八五眼,吹的是东洋樱花歌,月下听来,一点也无海国那边花月美人的绮梦艳想,倒觉得一派秋声秋意,胸肺间栖满寒蝉,这山中月色也仿佛旧时月色了。

如我这等俗物,于音律器乐之类自然是门外汉,而紫砂壶中香茶,倒是能品出些许滋味。我问那颇有几分儒雅的筛茶小僧:此茶入口有陈香,味在齿颊间留连,莫非荒山古茶树上采来?小僧莞尔,回道:施主竟也是一个懂茶的?失敬失敬!双手合十,样子愉快极了,有点忽遇知己的感觉。

吹尺八的僧人一曲甫毕,若有所失,说:两位施主不喜欢东洋的尺八么?

居士哈哈一笑:法师吹得高明,可惜对牛弹琴了。

我说,我们听不懂尺八,倒是听得懂箫的,不晓得法师能吹箫否?若能在此高山之巅,明月之下,古刹之中,听上一两曲,岂不是人间难得的耳福?

法师微笑,又从长袖中出一箫,坐石上,轻声细语说:那我不妨先吹一曲,要请两位居士指教的了。

箫声起,如流水相似,在微凉的月色与苍茫山谷中漶漫婉转,仿佛是从袍袖间悠悠溢出,又仿佛千万根游丝柔柔地伸向时空中的角角落落,直搔得你的心尖痒痒麻麻。似有轻寒乍然袭来,花苞齐绽,方寸之间暗香浮动,渺渺茫茫,似有还无。

居士点头:好一曲梅花三弄!直吹出一种孤标闲逸、不食烟火气象来!

法师的脸上露出惊讶神色。说:今晚是遇上高人了,真让人快乐!

于是一起品茶,闲聊。

我说:法师能吹埙与尺八,又能吹得如此好箫,也算不辜负这山中的清风明月与悠闲岁月了。不似我辈碌碌红尘,为蝇头小利或一官半职争得乌眼鸡相似,疲累不说,这份无趣,已让人难以忍受。法师能放下一切,落得逍遥自在,虽然青灯黄卷、晨钟暮鼓未免寂寞清淡些,却心有所归,吹箫品茶,远胜红尘。

法师抚箫不语,亦不着形相,仿佛花非花,箫非箫,一切空相的样子。

复饮茶,看月,看月下寺庙的飞檐与无有头尾的山脉。寂静中虫声愈响,泉瀑愈幻。

仰望天空,见密匝匝繁星挤在深邃的苍穹,透出一种神秘诡异。

居士凝视手中小小茶盅,忽然说:山高月小人似芥。

良久,我答:庙古经残箫如霸。

吹箫的法师与斟茶的小僧对视一眼,幽幽地笑了:难得两位如此风雅,今夜因缘殊胜,不如再吹一曲,以助雅兴如何?

我说:求之不得!当此良夜,何妨充一回风雅之人呢?

居士点头:姑且妄充一回知音吧。

于是箫声又起,这回吹的竟是《春江花月夜》。

吹箫人眼前心底,一派春江月色,繁花盛开。听箫人却如坐忘川,化身千亿,在花月涟漪中悠悠荡荡,悟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月落乌啼,人影如幻,只有箫声,在树叶和草尖徘徊,在寺庙的瓦楞与菩萨的衣褶上流过,愈见世间的寂寞。

南台寺巍然如慈悲古佛,跌坐于出尘的箫声中,在月色的峰峦上,在流水的慢板里。诸法空相。无尽佛。弘一师曰:悲欣交集。

山中草木虫蚁以及一切有生,因有南台寺以及南台寺的箫声,都觉有情。

更深露重,合掌胸前,道声再见,步仄径,归于僧舍。心似孤鸿,无枝可依,忽得暂歇。

得诗数句,以记南台寺听箫:

月光做的箫

在耳边

碎成流水

摁住箫孔

让细微的风

走进林子深处

如红尘中

那个失意的人

循着一朵莲花

来赴

无人相邀的约会

陌生的世界

时间老得飞快

老得如此

风姿绰约

一声叹息

落在心坎

昨夜忘在山间的

那袭僧袍

是头上的霜雪

【人物】刘鸿伏,湖南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作家、学者,已出版文学和文化专著35部,其中散文集《父老乡亲哪里去了》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选入2017年中国农家书屋目录,文物考古专著《遥远的绝响》入选中华百年文博精华20部著作之一。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及瑞典文出版发表。

来源:湖南散文

作者:刘鸿伏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24/82478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