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山店门镇:易地搬迁助脱贫 贫寒之家绽“金花”

来源:红网 作者: 钟巧 石珊 编辑:王敏 2020-08-28 23:50:12
时刻新闻
—分享—

衡山县店门镇能仁村双丰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来秋的新家。

李来秋夫妇俩修建了5间鸡舍,办起了占地5亩的林下养鸡场,养殖黄鸡3500余只。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钟巧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给恬静的大山镀上了一层金色……

走进衡山县店门镇能仁村双丰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来秋新家,窗明几净,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李来秋正坐在楠竹堆中加工竹片,其妻子阳冬梅也在旁边不远处的鸡舍中忙碌,两人虽满头大汗,却是干劲十足。

今年52岁的李来秋,是店门镇能仁村的一名组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勤劳的幸福之家,曾经一家7口人挤住在狭小的土胚房中,漏雨透风,交通不便,仅靠着山里几亩楠竹的微薄收成过日子。加上其父母和妻子身体多病,医疗费、三个女儿的教育费让李来秋不堪重负,一度感觉生活没有了希望。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李来秋现在可是我们村的‘脱贫之星’,是远近闻名的‘鸡司令’。”能仁村扶贫专干李端美介绍说,“2017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李来秋家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村道边盖起了两层的新房,并享受了一系列后续帮扶措施,靠着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17年底就已经脱贫了。”

能仁村地处山区,人稀林茂,气候适宜,没有工业及其他污染,生态环境极好,非常适合土鸡的繁育和养殖,发展养殖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李来秋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资金自主发展了黄鸡养殖产业。没有养殖经验,驻村工作队为他请来了锦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资金不够,村支两委和帮扶责任人利用小额信贷政策帮助他从邮政储蓄银行借贷了5万元,政府贴息。

李来秋夫妇俩修建了5间鸡舍,办起了占地5亩的林下养鸡场,养殖黄鸡3500余只。通过自己的努力,李来秋夫妇从一个养殖小白成长为黄鸡养殖能手,黄鸡养殖年净收入4万余元。

钱袋子鼓起来,底气就足了。李来秋不满足于现状,又购置了一台农用车,将山里的楠竹加工成竹片,运输到衡阳周边地区,年创收3万余元。2019年,李来秋家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被评为村里的“脱贫之星”。

李来秋家里闻名的不仅仅是养鸡产业发展好,家里的“三朵金花”在当地也小有名气。1999年出生的三胞胎女儿在2018年一起考上了湖南长沙的职高学校,三个人的教育费用可不少,曾让李来秋头疼不已。

“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有教育补助资金,为我们减少了负担。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更希望她们能认真读书,靠知识改变命运,心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李来秋感激地说。

李来秋家是店门镇通过扶贫政策帮扶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易地扶贫搬迁让李来秋家搬出了穷窝窝,走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产业扶贫让李来秋家摘掉了穷帽子,搭上了脱贫致富快车;教育扶贫更是补齐了李来秋家的短板,激发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谈及未来的发展,李来秋眼神坚定,信心满满!

来源:红网

作者: 钟巧 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28/82616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