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桑植县龙潭坪镇红军村云头山,“秋老虎”温柔了不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凯穿着迷彩服沐浴在阳光里,和谐地成为海拔1500多米大山的一部分。
山,是红军村最显著的特征。高耸入云的山头,曾经是保护革命火种的屏障,而今一度成为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鸿沟。
80多年前,30多名村民跟随贺龙的脚步,翻过大山闹革命,村子也因此得名。“面对贫困,同样是一场战争。”脚下群山郁郁葱葱,带着军人使命的杨凯来到红色故地,把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责任稳稳扛在肩上。
在我省今年4月启动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考察中,杨凯获得好评。
挑最硬的骨头去啃
2018年,杨凯作为省军区第24任扶贫队长,接过“老区不脱贫、部队不撤兵”的战旗。
红军村,曾经是省军区的建整扶贫村,因并村贫困指数上升。这个位于湘鄂边界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村,总人口1481人中,贫困人口多达113户419人,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的国家级深度贫困村。
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战役,仍未脱贫的,都是最为坚固的贫困“堡垒”。在红军村,山路塌方后,村里没钱清障,村民进镇上买日用品只能翻山越岭;山区缺水,一家子洗脸共用一盆水,然后用来喂猪。
杨凯告诉记者,开始县里建议帮扶队进驻距县城较近,帮扶压力较小的另一个村,“最后我们选定红军村,就要挑最硬的骨头啃。”与此同时,杨凯还需帮带省军区正在帮扶的刘家坪白族乡新阳村,以及帮扶过、但因并村有返贫风险的该乡犀牛村。
3年要面对3个合并的贫困村,也就是说3年要完成以往7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面向高耸入云的山头,杨凯向着群山立下“军令状”:一定如期带领红军村、新阳村脱贫出列,巩固提升犀牛村脱贫成效。
3个贫困村,3个扶贫队队长身份,沉甸甸压在杨凯肩头。
用最深的感情扶贫
从长沙到桑植县380公里,近5个小时车程;桑植县到红军村90公里,近3个小时车程;从红军村到新阳村与犀牛村80多公里,近2个小时车程。
2年半的时间,杨凯车辆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平均每天行程达100多公里,先后跑坏了两台越野车。
作为一名军人,他社会资源相对有限,但有一双跑不断的腿——
12公里的产业路,跑出来了。“通天公路”终结了红军村村民下山难的噩梦,也终结了他们守着万亩粽叶林这座金山,却只能“郎在高山打一望”的尴尬。
粽叶产业扶贫示范园,跑出来了。保价收购红军村等16个村村民采摘的粽叶,集中加工,集中销售,150名易地搬迁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贫困户有工资有分红,村里有集体收入。
新阳、红军两座村级光伏电站,跑出来了。仅在新阳村,年净利润保底有16万元,持续收益可达20年以上。
红军体验营地和禾佳红色家园,跑出来了。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新阳村等6个村的农民实现脱贫。
犀牛村“飞地扶贫”的顾家种养基地,跑出来了,2县4镇9个贫困村飞地扶贫产业抱团发展,基地生产的鹌鹑蛋被熟食品销往全国各地……
这双“跑不断的腿”,曾在部队高强度的训练中受过伤。但这无法阻止他向贫困“进攻”的勇气。村民们经常见到,杨凯拄着拐杖,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他像一个伤病员,更像个一往无前的勇士。
“我的人生有两大经历,一是当兵二是扶贫。”站在崭新的红军村村部,杨凯认为,军队是所大学校,农村是个大舞台,“我在脱贫攻坚的练兵场上带领老区人民‘齐步走’,就是为下步乡村振兴的阅兵场上带领老区人民‘正步走’‘跑步走’打下坚实基础。”
以最美的笑脸为荣
“新采了蜂蜜,你看成色怎么样?”“顺着这条新路,到娘家省了半个小时。”“院子里的桃子熟了,尝尝?”
无论是在红军村,或是新阳村、犀牛村,如有闲暇时间,杨凯喜欢在村里走走,与村民坐一条板凳聊天。脱贫群众的笑脸,是他心中最美的风景。
张春林骑摩托去摘粽叶,采摘量由过去的日均30公斤增加到50公斤,去年靠采摘粽叶赚了5万元,戴了一辈子“贫困帽”,摘了;盼了多年,向兴凤的儿子向周亮不但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儿媳妇,父子俩决心比拼一番,老子养羊,儿子养牛;彭长文、彭英才、彭元生三家通过房屋出租,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每年有5000元房租固定收入,还在家门口就了业……
一个一个的脱贫故事,就像花儿一样,在杨凯的培育下,在桑植的大山中次第盛开。
真情换真心。
红军村村民肖玉梅从自家熏制的腊肉中,选了一块最好的送到工作队。再三推脱不了后,杨凯往肖玉梅家门缝里塞了400元钱。为这,有着山里人耿直性格的肖玉梅抹了一晚上眼泪,“这些年来,工作队为我们付出这么多,就不能让我们表达下谢意?”
后来,杨凯和队员们发现,工作队宿舍门口时不时出现腊肉、鸡蛋和蔬菜,却不知谁送的。
“只有更努力工作,才对得起老区人民对我们的厚爱。”杨凯对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说,“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张张笑脸,是我们军人的荣耀,更是军旅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军功章。”
【考察调研手记】
4月至6月,按照省委决定,省委组织部派出考察组,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专项考察调研,了解掌握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表现,发现识别优秀干部,为基层干部加油鼓劲。
从部队的训练场,到脱贫攻坚的实战地。杨凯发挥军人特有的顽强作风,带领2个乡镇的3个贫困村,在这场新时代的战役中披荆斩棘,攻破无数碉堡。
筑路、架桥、修水利,助学、建厂、办产业……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他带领扶贫工作队在深山里,打造出一个个脱贫致富的山村样本,创造了一系列能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为老区桑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用初心追寻光芒,用忠诚丈量大地。”考察组组长高扬先说,杨凯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