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肖懿 实习记者 杨勉 汨罗报道
在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有一家神奇工厂,每天能“吃”掉500吨生活垃圾,发电15万千瓦时。以往的垃圾处理,都是在郊外的空地焚烧或者填埋。而如今垃圾进入了这家工厂,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发电“能手”。
这就是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内,被转运过来的垃圾需要先经过3到7天的自然发酵,在焚烧炉前烘干,再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通过专利技术高温分解,每入炉一顿垃圾可发电400度。垃圾发酵渗滤液可以通过净化后在场内回用,垃圾焚烧的炉渣则可以用来修路。最重要的是,整个垃圾焚烧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远优于国家排放标准,达到了“绿色环保、资源利用、低碳发展”的目标。
循环产业在汨罗有着30多年的历史,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契合国家产业政策,依托再生资源市场优势,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并完成了从破烂中“淘金”到“绿”里淘“金”的提质升级。
打击开路 疏堵结合 提质升级
汨罗警方破获湖南省非法处置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入刑第一案中,现场查获的医疗垃圾。
汨罗再生资源经历了废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城市矿产四次转型。名称一次比一次光鲜,环境污染却一年比一年更严重。
2013年,汨罗市成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多部门联合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严厉打击政策。紧扣问题行业,从危害特别严重的经营户入手,通过调查取证,抓捕违法业主并捣毁相关货物和设备。安排队伍在乱象易发点巡逻,严密监控违法现象。对上百名违法人员进行了行政拘留和判刑,查处360多起环境违法案件。
2016年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启塑料产业园(高分子产业园)的建设征程,先后投资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双回路电力供电系统;新建了1.5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环保集中治理固废、废水、废弃的要求,规划建设1.17万㎡的再生塑料交易区;通过现有场地改造分拣干拆场所5万㎡,新建清洗破碎场所2.9万㎡,新建3万㎡的造粒区域;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了原有再生塑料产业经营户1/3整合入园、1/3转型、1/3淘汰,达到了产业提质升级、绿色环保排放、民生就业保障、税收管理可控的新局面。
“筑巢引凤” 打造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
提质升级后的再生塑料企业新基源新材料生产车间一角。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同力循环公司现有场地作为过渡平台,将现有场地划分建设交易分拣区、清洗破碎区、造粒过渡区,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园生产。利用过渡期,瞄准未来再生塑料产业的高端生产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的新造粒区。新的造粒区建成后,完善产业链条,引导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园区,形成集交易、分拣、破碎、造粒于一体的规模产业园。
2018年4月,具备造粒功能、环保设施达标中塑新能源公司奠基开工。该项目投资11.5亿元,年产值60亿元,占地400亩,被誉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的示范性整改工程”。此后,高分子产业园区又再次迎来具有相当环保生产能力新基源、金世联等公司的相继奠基开工
2019年以来,汨罗市开启推进工业产业链建设、打造千亿园区三年(2019~2021)行动。立足“两园”(循环园区、飞地园区)发展基础、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再生铜、再生铝、不锈钢)、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链,分链施策,有序推进,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链集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轴两翼三区,“千亿园区”新征程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
如今,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轴两翼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渐清晰,形成了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导,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补充的产业集群。以107国道为轴,东翼整合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入驻,促进产能升级,按照“专业化、生态化、链条化”的思路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再生材料生产制造基地,实现建成年产200万吨的再生有色金属片区,年产100万吨的再生塑料产业片区,年分别处理废旧电器500万台(套)、报废汽车6万辆的拆解区。西翼围绕汨罗东高铁站,打造“智能制造产业新区”,升级“传统产业区”,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成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业生产基地、沿海地区产业承接中心区域、长株潭地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以城兴产、以产促城的“产城融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汨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紧紧围绕“生态、品质、效益”的发展目标,以规模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升级为竞争核心,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阔步进入千亿产业园区梯队,为汨罗全市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红网
作者:肖懿 杨勉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