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长沙报道
当下,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600万,让人闻“疫”色变。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新冠病毒仍在全球传播蔓延。
其实,病毒对人类的攻击从未停止过,这次疫情的发生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一部人类生存发展史,就是与无数次疫情的斗争史。
溯源过去,关照当下,面向未来,我们究竟能从人类数千年的抗疫史中,得到怎样的反思和启示?
可怕的病毒
据说,在人类有记载以来的50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发生过1400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均每年2.6次。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共导致36.4亿人丧生。
但与病毒相比,战争可能就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公元前430到公元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
1232年,元兵围攻金人治下的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攻城期间发生一场大疫,“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当时汴京人口在200万到250万,死亡近半!
1347年暴发、1353年结束的“黑死病”,是一场由老鼠引发的瘟疫,直接带走了欧洲大约2500万人的生命,占了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16世纪,在西班牙人初到美洲的几十年间,几千万印第安人因感染西班牙人从欧洲带来的传染病而死。
1665年至1666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大瘟疫,导致当地七万五千到十万人丧生,超过当时伦敦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1720年,法国马赛暴发瘟疫,影响了整座城市和周边城市,造成10万人死亡。这是该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也是18世纪初欧洲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1885年始于我国云南的一场鼠疫,数十年间传遍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仅在印度和中国即导致超过1200万人死亡。
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大流感”(The Great Influenza,也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据估计夺去了5000万-1亿人的生命。
……
从古老的雅典瘟疫,到近一百年人们熟知的流感、埃博拉、新冠肺炎……病毒,这个与地球几乎同龄的生物,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宿主、复制自己,并与宿主进行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肉身是病毒宿主,也是残酷的人和病毒拉锯战的战场。人类也因此时不时就会面临一场浩劫。
不休止的抗争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这句励志话用在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上,也是非常的适用——凡不能杀死人类的,最终都会让人类更加强大。
在人类与病毒博弈较量的历史中,欧洲黑死病彻底动摇了宗教桎梏,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萌芽开始孕育;1918年大流感,促进了现代医生职位的出现和医疗系统的建立,医生们研制出的疫苗和抗生素至今仍在使用;霍乱、鼠疫、天花等疾病已经被成功消灭,各个国家逐渐建立了抵御传染病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
一定意义上说,病毒在一次次改变着全球的政治、文化、医学、科学的走向,也让人类越来越强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类在与病毒的抗争中的每一次胜出,都不仅是胜出而已,更在胜出的同时获得了“免疫力”。
这里的“免疫力”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
其一是身体层面的。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对抗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有了免疫力,人体便能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以及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
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
经历无数个世代生存繁衍至今的人类,身体中早已在与各种疾病的抗争中积累了强大的免疫力,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积累下来的免疫力,才有了人类的生生不息。
其二是社会层面的。
病毒引发的疫情,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一道难题。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史上累积下的身体免疫力再强大,当不得不面对一种新的病毒时,也会表现出其脆弱的一面。这时候,就需要人类社会发挥社会免疫力共同应对。
这里的社会免疫力,当然不是指某些国家所谓的“集体免疫”。那种“集体免疫”,其实就是政府不负责任。毕竟,所谓“集体免疫”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任何社会都承受不起的,也是为现代伦理所不容的。
病毒横行下的社会免疫,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指的是国际社会在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在疫苗研制、药品开发等方面共同发力,共同寻求“新病毒”的解决之道。
历史表明,从抗击“非典”,到抗击H5N1、H1N1,H7N9、流感、埃博拉病毒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传染病防控、治疗等关键环节都充分展示了“中国智慧”,为全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如果要放之长远,因为人接触或食用了带传染性病毒的野生动物,破坏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引火上身,所以,社会免疫力还包括人类为长远利益考虑,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说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长远利益是不利的。
“抗疫”中国经验
面对新冠病毒,不理是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一直“低调行事”的中国经验,却让全世界都最高调地认识了它!
从深入到最基层的防控体系到社区村庄的网格化管理,从各级政府机构的快速响应到全方位的社会动员,从医务领域的临床治疗到检测试剂、疫苗的加紧研发,从果断“封城”到数万医务工作者千里驰援,从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到积极广泛的国际合作,长江南北,黄河两岸,长城内外,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迎战,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正在成为全球对抗新冠病毒的“标准操作”。
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际上,不是这些病毒不可怕,而是人类社会所采取的措施,尤其是中国所采取的措施,让这场很有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伤害的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世界的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指出,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正在为全人类作出贡献。”
换言之,战胜这些病毒靠的不是人类个体身体上的免疫力,而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免疫力,即人类面对疫情时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这就像是,社会给自己打上了“疫苗”。
而在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时,很多国家因未珍惜中国人拼死拼活为全世界赢得的“窗口期”,没有在防控上加强沟通、紧密合作、及早干预,以增强整个人类社会的“免疫力”,从而导致疫情从最初的零星几个国家暴发,到目前全球大流行。
可见,在疫情面前,是选择同仇敌忾,还是选择与邻为壑,是选择各自为战,还是将整个人类社会视作一个命运共同体,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面对新冠病毒全球蔓延,中国向意大利、伊朗、伊拉克等国派出医疗专家,援助了一批批检测设备和防疫物资,协助这些国家抗击疫情。这一次,人类社会在面对从未见过的新型病毒时,如果不能从中国的努力中,认识到提高社会免疫力的重要性,疫情的发展可能就会演变成又一场灾难。
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免疫力下降。正如兰德公司亚太政策研究中心、唐氏讲席教授——中国政策研究主任杰尼弗·布伊(Jennifer Bouey)博士所言:“新冠病毒是对全人类的威胁,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国家或民族,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面对疯狂瘟疫,只有全世界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才能击退病毒对人类的一次次进攻。
相关链接:
礼赞功勋·湖南记疫丨复盘湖南“疾控福尔摩斯”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礼赞功勋·湖南记疫丨扎硬寨打硬仗 湖南筑起钢铁般的“红色长城“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