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10日讯(通讯员 彭煊)由芒果TV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特别合作的聚焦中国国际公益者青春纪实节目《致我们共同的地球》第三集《约旦:难民营里的希望之光》9月9日上午10点于芒果TV青春上线。在约旦北部,靠近叙利亚一侧的戈壁滩上,有一片蔚为壮观的居住地——扎塔里难民营。它的总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容纳了近8万叙利亚难民,俨然成了一座城市。在这样一个由难民集结而成的城市里,物资分配、城镇规划建设、乃至难民生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节目讲述的就是供职于联合国难民署的中国姑娘赵雅婷的故事,我们一起跟随她的视角,走进这座世界第二大难民营。
为难民营带去希望之光,系统性地解决难民的长期需求
“你对将来有什么计划吗?”
“我没办法做计划。”
这是发生在联合国难民署职员赵雅婷与扎塔里难民营中一位难民之间的对话。
扎塔里难民营位于约旦北部与叙利亚接壤的区域,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无数难民跨越边境线来到这里,为了统一管理,约旦政府于2012年主导修建了扎塔里难民营,总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目前收留近8万名难民,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难民营,也是叙约边境唯一的官方难民营。
在这里,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自己的家回不去,未来的家会在哪里?
这些暂居在约旦土地上的叙利亚人,心中没有答案,他们最急需的,是眼下的生活保障。
赵雅婷接触到的每一个难民家庭都有难题,找不到工作,房子漏水,家人生病没钱买药……但她的工作,却不能止步于解决这些具体的难题,更重要的是系统性地解决难民的长期需求。
看起来并不复杂的物资发放,赵雅婷和同事们为此都提前做了三个月的项目规划。难民过冬最需要的物资是什么?在现有预算下,如何设计众多难民家庭的领取标准?这些物资能否覆盖到难民们接下来几个月的日常生活?同时,如何有序安排几万难民前来领取?
任何一个数据,都需要赵雅婷提前做好准确细致的调查,以保证最终结果,既不浪费援助资金,又让难民的需求得到保障。让这些逃离战乱的难民们能有选择的权利,能有尊严地在这里过上和平的日子,是赵雅婷的心愿。
修建在戈壁滩上的难民营环境不佳,夏天酷热难耐,冬日寒风刺骨,医疗条件仅限于急救和治疗简单的疾病。难民营里地面状况不好,常常一下雨就有积水,在一些低洼的地区甚至会形成一些小的河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节目中,赵雅婷正在难民营的下水道扩建工程现场,2013年,大雨引发的大面积洪水就曾袭击扎塔里难民营,帐篷被淹没,排水系统失灵。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事件再次发生,赵雅婷一直加班加点监督着下水道的扩建工作。
除了公共设施的修建,赵雅婷所在的联合国难民署约旦办公室,主要工作还包括满足难民们的需求,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赵雅婷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钱该花在哪些事情上。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通过抽样调查、难民会议等方式,去了解难民最迫切的需求。
北大女孩毕业后供职于联合国,致力于全球公益事业
31岁的赵雅婷2019年加入联合国难民署,系统性地从事难民援助工作。此前,她曾在北京大学学习法语和社会学,纽约大学学习国际发展,也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职项目官员,这些对公共领域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她的一次海外志愿者经历。
在非洲的志愿者行动中,赵雅婷和小伙伴们做了很多努力,却并没有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实质的改变。大家悻悻而回,最后甚至都没有兴致为修建好的厕所留下一张照片。但这次经历,让赵雅婷充分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件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国际援助应该是一个很明确的交叉学科,它应该综合地考虑到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学、经济学这一方面所有东西,然后落脚点应该是要切入到每个人的个体身上的。
赵雅婷通过中国政府资助的青年专业人员计划进入联合国难民署工作,一年多时间,她的专业能力及敬业精神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可,通过和她共事,难民署的各国职员也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旁人恐怕永远也无法真正了解难民的真实生活。关于难民保护工作,赵雅婷直言有时连身边的朋友也很难共情:“很多人觉得,‘中国又没有难民’‘难民问题跟中国有什么关系’。或许,我们暂时没有处在困境里,但我们尝试去理解别人的困境,站在弱者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并且尽可能多地去关注和帮助他们,我相信,世界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世界。”
在下一期节目中,我们将探寻援建柬埔寨村小志愿者刘宏超的故事,在经费紧张、课桌短缺、家长不支持的情况下,看刘宏超如何想办法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走进课堂。节目将于9月10日10:00芒果TV播出,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持续关注《致我们共同的地球》。
来源:红网
作者:彭煊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