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记者 龙琦 株洲报道
9月21日,由中央、中部六省及湖南省内的2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组成的“中部崛起势正劲”采访团来到株洲,通过走企业、进园区等方式,现场感受株洲在智能制造、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魅力。
百万辆级“智”造基地铸就中国动力谷新名片
站上发展的“风口”,创新驱动,政策护航,“中国动力谷”三大动力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其势正劲。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株洲分公司”)无疑是这个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的强力引擎。
经过11年跨越式发展,北汽株洲分公司累计产量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万辆,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共线制造基地之一。
北汽株洲基地二工厂焊装车间林立的机器人。
走进北汽株洲分公司生产基地,放眼望去,5400吨的全自动化冲压线和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夺人眼球;630多台机器人阵列成“机械特工”,穿行于“数字化工厂”;全生产过程车辆自动跟踪识别的MES系统,物流需求精确计算的LES系统,无穷睿“智”,让AI触手可及。
此外,株洲基地还拥有国内首个自主开发和应用机器人远程一键休眠、一键暖机技术;汽车行业涂装车间第一个应用纯电动输调漆系统、第一个应用智慧管理中心……“Made in Zhuzhou”的“株洲智造”,正在引领行业新标准。
北汽株洲分公司生产车间里的新能源车型BEJING-EU5。
2009年,北汽集团与株洲携手开启株洲汽车产业的新篇章——北汽集团南方生产基地落子株洲高新区。11年间,北汽株洲分公司先后建成两个现代化的工厂,导入15个平台的车型产品,一跃成为北汽制造中坚力量,产品畅销全国及德国、墨西哥、斯里兰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大潮来临,已在智能网联和纯电领域深耕多年的北汽蓄势出发,北汽株洲分公司再次锚定航向,吹响“二次创业”集结号,向着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转型升级。2019年,北汽株洲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到60%以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北汽株洲分公司作为株洲汽车产业的“龙头”,全力打好防疫情、稳经营双线战役,并在2月中旬率先复工复产,有效带动30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及物流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其中湖南省内的42家配套企业于2月份全部复工。
未来,北汽株洲分公司将由一个“生产基地”升级为拥有完备产业链功能的“汽车产业园”,全力打造一个“立足株洲,辐射湖南,影响全国”的行业领先的智慧汽车生态圈。北汽株洲分公司将紧密围绕以北汽自主品牌供应商发展规划为指引,以株洲为圆心,着力构建一支业内领先、极具市场竞争力、配套半径在100公里以内并拥有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队伍,携手打造株洲汽车千亿产业集群。
从“量变”到“质变”,推动产业加速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
面对疫情冲击,株洲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一批战略性产业相继壮大,赢得发展先机。凭借核心技术,大批株洲企业在两个市场“斩旌夺旗”,在逆境中强势崛起。
国产首艘装载“中国芯”的近海豪华游轮“大湾区一号”在深圳成功交付,自主研制的自动捣固系统顺利完成首套装车——继高铁、地铁列车之后,中车株洲所的核心系统和部件,又在新领域得到了应用。
中车时代电气制造中心工作人员向采访团成员介绍产品信息。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株洲市依托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航发集团等龙头企业,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系统开发、功率半导体器件、航空发动机研制、先进硬质合金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全面促进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鼓点铿锵,催人奋进。近年来,株洲市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产品创新项目,聚焦解决“卡脖子”环节,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融入创新基因。依托技术创新,还推动产业加速迈上价值链中高端,凝聚最大力量顶风行船、抢占制高点,探索出产业链链长办公室、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的联动机制,迅速在全市17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全部铺开。
中车株洲所研制的地铁牵引变流器。
一个个创新驱动的“强磁场”在株洲聚合,上半年,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016.3亿元,增长8.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7.2亿元,增长8.2%,增幅排名全省第一。
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而技术创新,则带来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从内到外,从“量变”到“质变”,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株洲“高速列车”,正向着“世界级现代轨道交通城、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中国动力产业自主创新中心”加速迈进。
来源:红网
作者:龙琦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