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七律·到韶山》记述了毛泽东1959年回到阔别32年家乡时的真情实感,也表达了他对韶山发展越来越好的愿景。
几十年来,勤劳朴实的韶山人民始终牢记毛泽东的殷殷嘱托,弘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蹚出了一条决胜全面小康的奋进之路。
2019年,韶山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8.5%,排名湖南省一类县第4位。“两个翻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现程度均达100%。
创新赋能
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
韶山作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先天禀赋条件决定了这片区域与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绝缘。以创新为源动力,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成为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准则。
韶山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厚植于心,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2019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5%,拥有省级孵化器、技术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产学研基地等20个,与谭天伟、欧阳晓平等院士专家合作成立“高新智库”,引进“候鸟型”创新人才12名。恒欣实业新型梭车、鼎熠新材碳化硅防弹片等12大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创新要素资源的集聚融通,形成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三大产业集群。
2019年,韶山市先进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74%,实现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6.23%。
旅游富民
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种“小康”,但不管哪种“小康”,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将韶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庞大的游客体量“变现”,成为该市激发富民的新活力。
韶山以全民共建共享为立足点,寻找红色文化、美丽风景与脱贫富民的最佳契合点,推动观光、休闲、研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村民毛寰宇利用来韶旅游的庞大客流,从“农民”变身“老板”,开办农家乐,把客源引向乡村,2019年全年收入达100万元。
该市坚持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途径,依托核心景区,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村落按“全域旅游”抓规划,着力打造黄田、大坪等美丽乡村示范片(点),吸引大量游客进农村,直接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同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餐饮住宿、特色旅游商品等,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就业。目前,韶山围绕旅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01家,毛家食品等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辐射带动1700多贫困人口。
该市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扶贫,让80%以上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文化润心
升腾向上向善精气神
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充盈。红色文化的润泽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耕实践,为韶山百姓立起了奋发奋进、向上向善的精神图腾。
韶山市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信仰高地的独特“软实力”。让“万人同唱东方红”成了韶山“七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的保留节目。《舍小家为“大家”》家风教育、重走“毛泽东成长之路”励志教育课程、《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向主席敬献花篮教育观摩活动等,成了当代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名片。
韶山市深入开展“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五红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公园。24小时自助红色图书馆、“欢乐潇湘·幸福韶山”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五下乡”“流动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加大了红色文化的惠民力度,锻造了伟人故里的红色气质。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睿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