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难以摆脱贫困,更难以巩固稳定脱贫。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省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254.6万人,其中有就业意愿的201.3万人,已转移就业201万人,占比99.8%,就业总人数较去年底增加10.3万人,人均月工资达2733元。
精准对接,贫困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10月7日上午,在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物料车间,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大安乡的23岁小伙田伟正在往仓库搬运物资。他说:“我负责仓库保管。现在每个月都能拿4500多元,挺满意的。”
去年末,田伟从广东辞职回乡发展,没想到今年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难找。3月1日,他通过比亚迪公司的面试后,当地人社部门派一辆小车来到他家,把他接到大安乡政府停车坪,开往长沙的大巴车已在此等候,车上坐有不少跟他一样的贫困劳动力。
疫情暴发以来,针对贫困劳动力“不能出、不敢出、不便出”,我省建立“765”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动态掌握1930家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下派招工小分队赴贫困地区招工,并精心组织“点对点、一站式”返岗直达专车、专列,疫情期间共输送9.5万名贫困劳动力复工。
近年来,我省还依托湖南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省贫困劳动力大数据库,充分发挥人岗匹配、在线招聘、动态跟踪管理功能,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累计发布企业用工信息310.2万条,今年来已为贫困劳动力短信推荐岗位4482万条。在疫情防控期间,紧急开发上线“湘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并推广覆盖到所有县市区,提供精准及时的在线求职和招聘服务,目前已入驻招聘企业4168家,岗位拟招聘121.32万人,累计访问量1387.09万人次。
多元岗位开发,就业渠道更为通畅
9月30日下午,在长沙县路口镇花桥湾村的湖南湘移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种苗种植大棚里修枝、除草、打药。车间已吸纳了镇上30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今年56岁的陈秀芝就是其中一员。从一个没有工作的普通农妇,到车间带队队长,陈秀芝的生活在加入扶贫车间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省充分发挥扶贫“小车间”等扶贫载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大作用”,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开工复工,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今年以来,全省扶贫车间逆势增加1390家,达到4353家,吸纳贫困劳动力5.3万人。
同时,大力推动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全省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015个,开发扶贫专岗3935个,定向招聘3.6万名贫困劳动力。
对少数年龄偏大、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安排承担护林、巡河、养路、保洁等工作。目前全省共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2.9万人,较疫情发生前增加了7.3万余人。
今年先后与广东、福建、浙江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加大省内外岗位开发力度,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全省共建立劳务协作对接机制859个,其中政府间592个、企业部门间267个,全省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人数达到110.7万人。
在创新创业帮扶就业上,2019年来在贫困地区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7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2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帮助贫困劳动力创业增收脱贫。
精准就业服务,打通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多亏了玉勤,不仅介绍我老公在浙江一家公司上班,每月有5000多元的工资;还帮我找到了这份工作,有2000多元的工资,离家近,方便照顾两个孩子上学。”10月6日,宁远县仁和镇双全岩村贫困户陈冬霞谈起村里的劳务经纪人陈玉勤,感激不已。
在宁远,像陈玉勤这样的劳务经纪人有400余名,他们深入贫困农户家中,为其提供全方位精准就业服务。
目前,我省已培训配备1.94万名农村劳务经纪人,他们活跃在乡村,累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各类服务294.4万人次,有效打通了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我省还实施“311”就业扶贫行动,即每年至少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3次岗位、提供1次职业指导、提供1次免费技能培训。“311”就业服务作为湖南一张闪亮名片,2017年以来,共为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208.3万人次、职业介绍230.8万人次、职业培训30.5万人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童迪 王亮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