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名家写潇湘·人物|王跃文:人生行囊中有纸笔,更有父母的叮咛

来源:红网 作者: 编辑:杨雁霞 2020-10-31 15:40:32
时刻新闻
—分享—

时光倏忽,人生的行囊中,除了沉甸甸的纸和笔,还有一路走来历经的故事,和几十年来父母在耳畔的叮咛。每一段回想起来,都像撷自千里长河中的一粒粒珍珠,时时温润着内心。

王跃文生于斯、长于斯的溆浦,是屈原行吟过的地方,这位忠贞高洁的诗人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溆浦读书人。王跃文出生在溆浦漫水的农村家庭里,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不会说大道理,但他们用实际行动教会了王跃文最朴实的道德观、价值观。父亲的隐忍、母亲的果敢,都在告诉他怎么做人、做事。

在这片乡土上,每每听到父母说起往事,王跃文常常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但每次聆听都让他不经意地就“掉”进了岁月中去。

父亲身上的隐忍也是一个男人的担当。王跃文的父亲是当地读过书的“文化人”,曾任过乡党委书记,但性格直爽的他因“错误言论”而成了右派分子。在王跃文的印象里,父亲不苟言笑,让人犯怵,也因此对父亲总有些“怕”。所以,“妈妈在家吗?”这是王跃文小时候每次回家先问的,但从不敢问父亲在不在。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字是文人衣冠,要把字练好”这是父亲对王跃文的嘱咐。王跃文小时候同父亲的交流,就是父亲送他好几次字帖。但他说那时候不懂事,没有练字的恒心,所以长进不够,到了现在依然还在练字。

在王跃文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第一次对他微笑。那是1978年,时代变迁,功过是非发生了变化。当时王跃文在中学寄宿,从同学姨父在北京传回的消息里得知,右派分子快平反了。“平反”是民间说法,官方正式说法叫“改正”。于是,他立刻将获悉的情况写信告诉父亲,托同学把这封信带回去。

那个周六,当王跃文放学回家快走到家门口时,远远地就看到父亲站在门口,朝他微笑,那是他印象里第一次看到父亲露出微笑。走近时,父亲摸了摸他的头,仿佛在说长大懂事了。父母那一辈人,不善于直接表达他们的感情,他们同子女间很少有亲昵的接触。但是那一刻,王跃文感到内心格外温暖。

因为王跃文的这封信,父亲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要拨乱反正,要平反冤假错案。于是,他早早地准备好了申诉材料,只等政策文件下来。后来,王跃文父亲是全县第一个把申诉材料交上去的右派分子,也成为第一批落实政策的右派分子。

如今,王跃文曾不苟言笑的父亲已经变得越来越慈祥,来做客的朋友们都笑说他老人家有点佛相。想必是过往的艰苦岁月,炼就了父亲的隐忍,也炼就了他看淡世事的通达。

王跃文说,在一家人最苦难日子里,母亲是家最里果敢的人。她身上体现出湖湘人的“泼辣”,带着一股勇敢和智慧。

父亲第一次受批斗那天,母亲扛了一条高高的长凳,带着兄弟姐妹去大队部开会,母亲把凳子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当父亲上台受批斗的间隙,母亲悄悄离开了会场。过了一会儿,母亲提着个竹篓子回来了,径直上了戏台。全场人目瞪口呆,不知她要干什么。母亲往父亲身边一站,指着父亲厉声斥道:“右派分子你听着!毛主席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你饭也不肯吃,想自绝于人民?你先老老实实吃了饭,再来老老实实认罪!”母亲说着,就揭开竹篓,端了一碗饭出来。

谁敢违背毛主席指示?马上有人上来替父亲松绑。于是,台上台下几百号人眼睁睁望着父亲吃饭。母亲还说:“好好地吃,吃饱了以后再接受批斗!下面还有个荷包蛋!”事实上饭下面没有荷包蛋,她故意说气话。父亲吃完饭,嘴巴一揩,批斗会继续进行。

多年以后,母亲告诉王跃文为何当时要搬一条高高的椅子坐在最前面,她说是要做给两种人看的,“第一种是看我们笑话的人,那就让他看一看,我们很坚强,坐在这里没事;还有一种人是关心、同情我们家的人,也想让他们放心,我们还坚强,没事。”

有个暑假,大队里把我们中小学生分类,贫下中农“成分好”的小孩,就去学雷锋做好事;地主右派等“黑五类”就去打桐油籽搞劳动。王跃文母亲去问县里来的驻队干部:“我们家的子女算是‘黑五类’还是贫下中农呢?”驻队干部说:“当然是‘黑五类’了!”母亲说:“如今是共产党的天下,我的小孩们是‘黑五类’,他们没活路。别说我讲反动话,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要是换了国民党来,我的儿女又是共产党员的儿女,他们也没有出路,那怎么办呢?总得给我们小孩一条出路呀。”听了这话,驻队干部想了想说:“那你们家孩子一边去一个吧。”于是,在母亲的争取下,王跃文的哥哥姐姐不至于都被分为“黑五类”。大姐年龄大,母亲就说“你大一点,参加‘黑五类’,他们也不敢欺负你。”然后让哥哥到贫下中农的小孩那一边去,“不至于受欺负”。

这么多年来,王跃文母亲用坚强和智慧,扛起了一个家,让当时的他们不至于风雨飘摇。那些艰难的苦日子虽然过去了,但母亲的勇敢和智慧,一直是王跃文前行路上的指引灯。大学毕业后王跃文成为一名公务员,而后一直在写作。这些年,母亲每次打电话时都一直不断地叮嘱王跃文为人的基本道理,“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干干净净做人。”

家风传承,实际上是一代代人延续着前人的生活智慧。王跃文感佩于父母亲的隐忍、智慧和果敢,也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最朴实却最深刻的道理——放低生活的标准,抬高做人的要求。

来源:红网

作者: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0/31/85561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