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前排中)在杨市镇三角村了解农村党支部“五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娄底报道
“跟着驻村干部走,日子就会有盼头。”如今,在涟源市,村民们只要提起驻村帮扶干部,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涟源隶属于湖南省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属全国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近年来,涟源市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大党建”引领“大扶贫”,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凝聚党建促脱贫合力,用心、用情、用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脱贫攻坚“涟源党建”答卷。
涟源市湄江镇祝融峰村在该市融媒体中心驻村帮扶队支持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 “油茶、金秋梨、黄桃、山鸡、野猪、养牛”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图为该村帮扶第一书记刘果林(左五)把通过朋友圈为特困户吴田中卖掉一头黄牛,将所得的16000多元送到他的手中,并与村支两委干部、吴氏兄弟等商量今年的产业发展大计。刘再丽 摄
巩固战“贫”堡垒 凝聚扶贫合力
“多亏市里给我们派来一个好书记,路宽了,水通了,学校也漂亮了。”谈及如今的变化,涟源市七星街镇甘庄村村民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的甘庄村,干部不齐心,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里各项工作滞步不前。2017年2月,王业才带领的涟源市住建局精准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他被任命为村第一书记。“内强组织,外强形象。”发挥好“头雁”效应,持之以恒加强班子建设,王业才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苦干实干,昔日远近闻名的“信访村”变成了“和谐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引导力,涟源市坚持固本强基,通过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截至目前,涟源选派了471支工作队驻村帮扶,还组织13562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148个贫困村和323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
还选派了科技特派员55名,开展科技扶贫培训267期,培训贫困户10087户,发放技术资料29358份,实现贫困村科技培训全覆盖。
实际工作中,涟源市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扶贫一线干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30岁以下后备人才1068人,通过确定培养联系人、安排工作任务等方式加强跟踪培养、压担锻炼。
坚持“凡提必扶”原则,明确每年拿出5个以上科级领导职位,用于提拔重用优秀驻村干部。每年拿出一定计划名额,面向驻村干部招录乡镇公务员,以拓宽干部成长路径。
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宣传表彰帮扶工作队员60人,提拔重用扶贫一支书9名,非贫困村驻村指导员2名,约谈驻村工作队8人、后盾单位负责人8人。优秀工作队奖励3000元,驻村工作队员按2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差额发放绩效奖金,全面激发了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集中轮训4次,选派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娄底市集中培训,由乡镇街道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业务轮训,累计培训15000多人次,增强了干部真抓实干能力。
“贫困村不退出,贫困群众不摘帽,帮扶队不撤兵。”涟源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扶贫一线,迎难而上,筑起了一道道坚强的战“贫”堡垒,确保了涟源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脱贫55348户174753人,1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8.30%下降到0.45%。
涟源市委组织部派驻杨市镇长溪坪村第一书记吴文强,每天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
完善党建体系 强化责任担当
在涟源市安平镇,当地的党员干部都知道,镇党委书记梁革军会经常把他们召集到自己办公室谈心谈话,强调最多的,就是要牢记责任,奋发有为,于民心所向谋发展,向心灵深处要动力,主动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善其事。
为此,安平镇还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党建助力脱贫相关责任担当机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党建+”“屋场会”“法治服务乡村振兴”等做法,探索形成党员主联、群众互助、党群共治的基层治理机制和模式。
“围绕如何强化责任担当的要求,村里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为抓手,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各方责任,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平镇梅家村党支部书记张会兰说。
为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涟源市由市委书记担任指挥长,各行业主管市级领导担任分指挥长,市级领导带头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督办员”、涉贫领域重点信访的“包案员”、产业发展包村示范的“指导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带头真抓实干。
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市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不摘穷帽就摘官帽,不换面貌就换人”。分类制定完善乡镇、行业扶贫责任单位、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等考核办法,构建了“市委主体、部门主管、乡镇主责、村组主抓”的责任体系。
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将脱贫责任的落实、政策措施的落地、资金的使用与监管等作为考核重点,确保“真脱贫”“脱真贫”,被群众称为“最严格的考核”。每月定期召开讲评会议,对各督查组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督办;对排名靠后的2-3个乡镇和问题突出的市直行业单位、帮扶后盾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排名落后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当场接受“流动黄旗”,并在大会上作检讨发言。
建立召回制度,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审查备案制度,对履职不力、工作不实、不能胜任驻村工作的队员及时调整,2019年共调整队员16人次,召回工作队员6人次。排查违纪违法问题村干部163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84人,调整撤换不合格不胜任党组织书记36人。
啃好脱贫工作“硬骨头”,关键在压实责任。涟源市通过完善扶贫党建体系建设,多措并举,用“精准责任”确保“精准脱贫”。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层层,层层抓,上下步调一致、聚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
创新工作思路 激发脱贫活力
在涟源市湄江镇湄塘村,一栋三层楼的村级活动中心已建成。走进一楼服务大厅,里面井然有序,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
“准备把文化广场拓宽加固,增加一些休闲娱乐设施,让村民们工余可以来这里跳舞唱歌、散步玩耍。”湄塘村党支部书记罗立忠指着活动中心旁一处施工现场高兴地说到,“以后这里就更热闹了!”
在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中,涟源市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规范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针对村级活动阵地年久失修、面积狭窄、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按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对全市村级活动阵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所有村级平台均能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020年继续投入8318万元,对222个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提质改造,其中新建93个,改扩建129个。投入7000万元统筹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打造“一中心三平台”(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督”平台、“互联网+社会治理”平台),镇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从2017年到2020年,涟源市共投资1.8亿多元,新建村级服务平台195个、改扩建291个,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无阵地办事”问题,大大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民群众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阵地,而发展扶贫产业则是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
为激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涟源市紧扣“产业致富”这个发展思路,出台实施方案,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运用财政担保政策和以奖代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选报35个基础较好的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发展+脱贫攻坚”工作模式,建立“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485个,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通过推进乡镇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村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商平台、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典型。2019年全市通过电商平台帮助销售的扶贫农产品总金额达1300多万元。
为推动产业和就业扶贫,涟源市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健全“公司+贫困村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模式,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采取“一对一”“一对N”模式,引导全市乡镇建立扶贫车间110个,解决贫困人口1046人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092个。完成产业结构调整21000多亩,在各乡镇开辟12个基地种植玳玳酸橙15000余亩,联结贫困户4510人;种植中药材6000余亩与765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仅枫坪镇的扶贫产业园,解决贫困户就业94人,为他们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4000多元。
党建引领燃壮志,脱贫攻坚谱新篇。时值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涟源市党员干部正全力冲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山乡巨变的生动故事,让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旗愈加鲜艳。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