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7周年,看湖南怎样“登攀”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肖拓 2020-11-02 21:39:54
时刻新闻
—分享—

77c6a7efce1b9d166a48c852dca1d58a8d5464fe.jpeg

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长沙报道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精准扶贫从此启航。

如今,七年的时光已然走过。

七年里,湖南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旅游扶贫等工作,切实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坚决兑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军令状,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提高全面小康成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

一路走来,湖南经历了什么,湖南的贫困群众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扶贫:再难的路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追求的目标。

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考察时再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绝对贫困这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问题,无疑是横亘在贫困群众迈向小康生活之路上的拦路虎。

打掉这只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一直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作出诸多重大部署,带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3年11月3日,“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诞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关心扶贫工作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

而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首倡之地的湖南,贫困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湖南省共有51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40个,省定贫困县11个。这些贫困县占全省过半面积,拥有全省近半的乡镇和村,湖南的少数民族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贫困县。根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省贫困人口767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为13.4%,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更是超过20%。

不仅面积大、人口多,湖南的贫困问题还表现出贫困地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较差、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普通偏低、经济总量小、人均经济指标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特征。

而导致贫困的原因中,既有自然和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而且往往是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扶贫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但,再难的事情也要努力去做,也只有努力去做,困难才能被消除。

1e30e924b899a901672107f662f1007c0308f541.png

吉首市本地生态鸡蛋在超市汇集展销。

做好“绣花工夫”,湖南这样“登攀”

面对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形势,如何让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如何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起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便成为摆在湖南人面前的大问题。

是问题,也是难题。但,正如从湖南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在诗里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努力去做,难题总有解决的那一天。

过去的七年间,湖南是如何“登攀”的呢?

最重要的,当然是顶格推进、高度重视——湖南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成立了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双组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所有在职省级领导对口联系51个贫困县,下足绣花功夫,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湖南的“绣花工夫”是这样做的:

——开展建档立卡。2014年开展了贫困对象识别工作,组织10多万人历时1年,对全省4.2万个村5700万名村民逐村逐户调查,搜集录入信息3亿多条,识别8000个(并村后6920个)贫困村、704万贫困人口。

——权责清晰的五级联动。实行省负总责、市县落实、乡村实施的工作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层层签订责任状。

——史无前例的资金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62.03亿元,年均增长49%,市县两级投入大幅增长。

——尽锐出战的战力保障。全省1.8万支工作队、5.6万名驻村干部参与驻村帮扶,60多万名干部与180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

——较真碰硬的督查考核。省级领导带头开展“四不两直”扶贫调研和“三走访三签字”活动,对51个贫困县和31个非贫困县开展常态化联点督查,每年约谈扶贫成效考核排名靠后且问题较突出的市县领导。

花绣好了,湖湘大地也迅速变得愈加美丽了。

c8177f3e6709c93dfa121a616bffe7dbd3005489.jpeg

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太安新区。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趟出湖南经验

“绣花”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共性因素,也有个性因素,而要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精准”施策无疑是解决各类共性、个性问题的“必杀技”。

为此,湖南省严格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要求,紧密结合全省实际,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七大工程”和“七大行动”。

——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全省布局打造贫困地区七大“千亿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重点项目6000余个,带动306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引导劳务输出。全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158.5万人中,已实现就业156.8万人,占比98.9%。

——实施易地搬迁。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69.4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探索出“楼上生活、楼下生产”“人员下山、产业上山”“进村入社、村社共管”等后续扶持模式。

——生态保护。全省选聘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带动近10万贫困人口脱贫。

——发展教育。全省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万多所,总投入21.45亿元建设100所“芙蓉学校”,实现了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

——医疗和救助。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综合报销比例达87.55%。

——兜底保障。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和低保渐退机制,分类保障90.3万农村低保救助贫困人口。

——交通扶贫工程。全省累计建成农村公路里程近21万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

——水利扶贫工程。全省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7万处,解决439.6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光伏扶贫工程。全省累计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约40万千瓦,惠及645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946个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年均6万元以上。

——电力扶贫工程。全省全面完成6920个贫困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2009年至今,全省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6.84万户。

——“互联网+”扶贫工程。全省贫困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00%,4G移动通信网络有效覆盖率达到99.6%,51个贫困县2018年农产品网上交易零售额达47.3亿元。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1978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惠及贫困人口53万名。

435ef60679d2be2_size798_w554_h368.png

涟源市天柱山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的养殖扶贫模式被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齐聚焦。

通过这些努力,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湖南省贫困地区“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增收难、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讯难”等诸多难题得到较大改变,全省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

2012-2019年,全省有74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92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5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十八洞村成了全国精准脱贫的“村级样本”,精准扶贫的湘西经验得到广泛宣传和推广,湖南创造性地趟出的“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得到推广,“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小额信贷、“1143”劳务协作、“互联网+社会扶贫”“互联网+监督”等“湖南经验”也不断得到推介,并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学习。

目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已降到最低程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19.9万未脱贫人口已具备脱贫条件。

如今,回望过去的七年,湖南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没有辜负贫困群众的期望,也没有辜负这个时代的期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1/02/85595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