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涟源市第一中心敬老院。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肖星群 吴选群 肖余芳 涟源报道
11月20日,在湖南涟源市新建的第一中心敬老院内,66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幸福地吃着营养早餐。
其中一位来自桥头河镇的71岁全失能老人李大爷告诉记者:“这个新家好舒服,能来这里养老,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衣食住行对普通人来说很容易,对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却是个难题。甚至能安心吃好每一顿饭,都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情牵百姓。
截至目前,涟源市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1万余人,其中百岁老人60多人。为了这些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安”,涟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与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健康养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同时通过完善和出台家庭赡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等配套措施,多措并举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养老院护理员在精心照顾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
涟源市通过建立高龄补贴、老年意外伤害保险、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资金足额保障制度,并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完善了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从2016年1月开始,对百岁老人每月发放长寿保健金400元。对全市所有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80岁至89岁的低保老人,分别发放100元和50元高龄补贴,全面提升全市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困难老人的获得感。
针对农村老年人口多,养老基础设施薄弱、养老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涟源市以“五化”民政建设为契机,科学探索,有效实践,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会员带动、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农村养老工作格局,健全了以居家为基础、村居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疗、文化、康养、互助养老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涟源还在全市范围内成立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七星街镇七星村、六亩塘镇笃庆堂社区于2015年率先成立老年人协会。杨市镇孙水河社区成立老科协,经常性组织开展广场舞、乐器队等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该市100%的村(社区)建立了老年协会,把每个老年人都纳入到协会中来,互帮互助、相互关照。
与此同时,村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全市504个村(社区)中316个创建了养老服务示范点,覆盖率为62.6%;积极建设村级卫生室、爱心书屋、健身活动阵地等场地;改、扩建养老活动中心,配备了厨房、餐厅、康复室、棋牌室、阅览室等设备,集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康复护理功能于一体,可满足老年人家门口互助服务和抱团养老服务的需求。
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涟源市依托省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了集全托照料、康复理疗、社工服务、居家照护、老年餐配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为一体的融合式小型养老机构,逐步实现农村养老向专业化推进,满足农村老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养老需求。
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
每年“学雷锋活动月”“敬老月”和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一些志愿者团体,会自发到敬老院和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老人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比如,涟源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连续5年组织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的“凉风行动”,每年圆老人们一个微心愿,成为当地一个响亮的志愿服务品牌。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涟源市初步建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村)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涟源市近几年共整合各类资金近4亿元,新建综合性养老服务大楼4栋,其中市第一中心敬老院于今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集中收住全市各乡镇全失能特困老人和高新区等半失能特困老人,切实履行政府兜底保障职能。
截至目前,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797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8张,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家乡镇敬老院1121张养老床位,正全力收住有意愿进行集中供养的特困对象,79名工作人员和护理员全部通过培训上岗。
对于下一步打算,涟源市民政局局长肖赞东介绍,首先,涟源市将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继续支持养老服务示范点创建,确保到2022年,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在全市所有村(社区)100%覆盖;再就是开展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然后就是全面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结合智慧涟源项目,建好以“互联网+”健康为特色的“安联网”,打造医养结合远程监控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让老年人安心在家养老,真正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医疗、照护、送餐、应急救援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肖星群 吴选群 肖余芳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