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记者?
有人说: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
每一年,对新闻记者来说,机遇与挑战都发生着新的变化。每一张卷子是崭新的,每一道题目也是崭新的。如何出色地答好每一道题,这个会议给出了答案。
11月26日,全省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表彰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2019年度湖南新闻奖获奖作品、第十五届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来自湖南日报社、湖南广播电视台、红网、长沙市广播电视台的9位获奖代表先后发言,交流了用新闻报道讴歌时代、服务人民的经验,畅谈了各自的获奖心得与采编体会。
湖南日报记者曹娴。
“好题材难得,好新闻肯定是跑出来的。”这些年来,为讲好生态湖南的精彩故事,湖南日报记者曹娴的脚步走遍了“一江一湖四水”,其中,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她一直关注的内容之一。遍布洞庭湖的欧美黑杨,从“造纸原材料”变为“生态破坏者”,“砍”是新闻,“砍掉之后”更是新闻。2019年7月,她乘船深入西洞庭湖采访,不惧烈日下的暴晒,最终所写的《欧美黑杨砍掉之后——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见闻》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此报道通过鲜活、富有细节的表达传递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见证了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有力行动。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当事人》栏目记者刘梦婷子。
故事讲得好不好,就看践行“四力”深不深。在深入基层中强脚力,在洞察生活中强眼力,在勤学深思中强脑力,在抒写时代中强笔力,“四力”紧密相连又互为促进,都需要记者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在看似寻找的变化中感悟时代的脉搏跳动。
为了记录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物故事,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当事人》栏目记者刘梦婷子去到了祖国的最西北,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小镇白哈巴,那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封山期,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0度。采访期间,他们克服骑马给身体带来的巨大疲惫感,与战士们在零下十几度的野外露营,渴了就喝雪水,饿了就吃点饼,用身体力行记录下的《祖国知道我·冰河忠魂》,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新湖南记者周红泉。
哪里有故事,记者就去哪里。他们正是用双脚丈量山河,用心记录伟大时代,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中,《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 | 脱贫之后》获短视频专题报道一等奖,作为《脱贫之后》的主创人员的周红泉,他与团队连续4年蹲点十八洞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带着真情、真心和村民交朋友。他认为,新媒体时代,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始终是脚底板下的新闻坚守。
华声在线记者文杰。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报纸已基本收不到纸质来信,群众工作重心向互联网尤其是向移动端转移,构筑最广泛的网络群众路线平台,是占领阵地的需要,也是媒体发展趋势使然。获得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的《湘问·投诉直通车》,其主创团队成员之一的文杰介绍,栏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网络群众路线,不断创新互动模式和传播方式,推动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在网、端及报纸版面上的良性互动,也为新时代主流媒体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作出了一些探索。
芒果TV制片人任旭。
综观湖南今年获奖的新闻作品,既有内涵深刻的深度报道,又有形式新颖的融媒体精品。它们共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新时代湖湘儿女改革开放再出发凝聚起磅礴力量。其中,一大批融媒体报道更是让新闻的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元,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如何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功夫学徒》就是芒果TV这一思考的最新产物。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徒,深入体验中国九大科技创新领域的不同岗位,学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功夫”,以外国人第一视角展现中华文化内核 ,展现70年来新中国在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变化成就。该项目的制片人任旭介绍,节目发挥了融媒体特长,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寻找新媒体共性,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注重用年轻人喜欢的叙事和风格,吸引各国观众深度观看、参与。同时,借助全媒体优势,扩大中国故事国际影响力。
红网新媒体集团编辑黎娜。
不同新闻大事件,媒体也在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展现,让老百姓想看、爱看。2019年6月,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幕式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南举行。红网立足本地优势,发挥自身特色,紧扣融合创新,推出的体现了“红、鲜、甜”特点的手绘动漫H5《网红“小稻种”非洲打卡记》,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预热作品中脱颖而出。红网新媒体集团的编辑黎娜介绍,近几年来,红网始终坚持“红、鲜、甜”的创作方向,不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手段方法,努力创作具有新时代主流媒体气质、年轻人爱看的主旋律作品,让重大主题报道“飞入寻常百姓家”“键入用户掌心里”。
长沙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谢晶晶。
作为一名记者,用心用情,方能讲好故事。长沙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谢晶晶分享了广播专题《“一个人”的篮球队》的创作体会,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个关于器官捐献让爱延续的感人故事。16岁的长沙少年叶沙不幸离世后,父母为了满足儿子生前救死扶伤的心愿,捐献其器官,让七名患者重获新生。其中五名受捐者勇敢地站出来,组建了一支名叫“叶沙”的球队,帮酷爱篮球的叶沙圆了梦。“这篇广播专题,我们觉得自己一直是用情用心在采写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在采访时细节挖掘才十分到位,写作时才能巧妙运用素材,从而让一个原本充满悲伤的故事,因为这群善良的人,多了一份温情和感动,也变得更有意义。”
常德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周敬峰。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获得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常德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周敬峰分享了他的思考,“要守住初心、守正创新、守土尽责,做新时代媒体深度融合主战场的主力军。”在20多年新闻采编中,周敬峰始终坚持深入一线采访,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同时,在周敬峰看来,新闻工作须常干常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开新局、育先机。
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白云龙。
新闻在哪里,新闻人的忠诚就在哪里。得知需要一批记者到湖北前线去采访,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白云龙第一时间就递交了申请。疫情期间,他三进三出黄冈,累计采访43天,发回了50多条特别报道。期间台里安排了两次轮换,但他都申请留下来继续坚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白云龙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从马栏山到大别山,新闻在哪里,新闻人的忠诚就在哪里。未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必将一如既往、竭尽所能,冲锋在前,用文字和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胡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