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劳模精神耀三湘丨朱德元:坚持创新融合 让桃源工雕刻飞入百姓家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黄 刚 编辑:黄刚 2020-12-04 16:52:3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劳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近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红网时刻专门开设“劳模精神耀三湘”栏目,展现劳模和先进工作者风釆,弘扬劳模光荣、劳动伟大的时代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微信图片_20201204154052.jpg

朱德元正在创作当中。

红网时刻 记者 黄刚 鼎城报道

一块木头,刻刀在原木上上下翻飞,精雕细刻,于是,一块名不见经传的原木,就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变身。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场景,无论是花卉树木还是虫鱼鸟兽,一块小小的木头带给人无限世界。

木雕,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朱德元就是其中一个。

正是因为自己的专注热爱,在202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朱德元荣获202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桃源工作品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刀法细腻圆润,既有北方宫廷的大气磅礴,又兼备江南民间的清新活泼。”近日,记者走进常德湘联木业有限公司,走进朱德元工作室,了解一块木头的蝶变。

朱德元出生于木雕世家, 1963年6月,生于桃源县佘家坪乡雷锋山村。是湖南省级“桃源工”木雕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外祖父李柳堂,父亲朱文安都是“桃源工”正宗传人,在沅澧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

微信图片_20201204154056.jpg

近年来,朱德元获得了不少荣誉,桃源工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朱德元从小耳濡目染,受父亲朱文安木雕大师影响,从小爱上木雕。1980年,进入桃源玉器厂师从父亲学习木雕专业,在父亲的严格培训和自身努力下,朱德元雕刻技艺日臻成熟,1981年至1983年,随父参加桃花源第一期修复渊明祠;1984至1985年受邀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进行全面修复,1988年,承接澧县文庙木雕工程的修复。

1990年至1994年,带领数十位木雕艺人及师兄弟修复了桃花源古建筑及景点二十多处;1999年至2002年,主持雕刻常德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根”,该作品荣获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3至2005年,参与浏阳河古城和凤凰古镇的木雕雕刻及古建筑群的修复工作;2006年应邀北上内蒙古,主持雕刻21米多长全副木雕清明上河图,并代表包头市的文化部门参加同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西部文化大赛……

“这些花纹,都是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要考验眼力,要耐得住寂寞,抵挡得住诱惑。”朱德元说,雕刻就是这样,一刀错,整件艺术品就报废了。所以基础功要很扎实,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砺才能达到效果。

作为手艺人,朱德元常年南北奔波,从事木雕工作。数十年的积累与沉淀,他完全掌握了“桃源工”雕刻技艺,具备了深厚的艺术功底。2007年才回到常德,至今受聘担任常德湘联木业首席雕刻师,负责“桃源工”木雕产品的研究和生产,旅游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及推广。

微信图片_20201204154105.jpg

融入桃源工雕刻工艺的作品已经进入的百姓家中。

“我以前在沿海,那边的雕刻技术和桃源工有很多区别,我都会学着去雕刻,去创新,跟上这个时代。”朱德元说,现在技术进步了,“桃源工”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也采用了一些新型的现代化工具和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传统工艺的灵魂是绝对不能丢的,要把桃源工的特点融入进日常生活家具当中,让广大老百姓接受,形成市场品牌。这样桃源工雕刻才会更受欢迎。

谈到此次获奖,朱德元表示,此次获奖,体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和关心,自己作为传承人之一,也会继续化鼓励为动力,不断创新,将桃源工艺术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赢得老百姓的喜爱。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黄 刚

编辑:黄刚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2/04/86836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