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劳模精神耀三湘丨周宇群:29年坚守成为机场地面特种设备“领航人”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邓竹君 刁方淇 编辑:王津 2020-12-11 19:38:46
时刻新闻
—分享—

周宇群正查看登机桥载电源的控制面板.jpg

周宇群正查看登机桥载电源的控制面板。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莎 通讯员 邓竹君 实习生 刁方淇 长沙报道

你可能不知道,航班每次起降至少需要五六种特种车辆做保障,例如气源车、牵引车、摆渡车等等。但无论是哪种设备有个“头疼脑热”,“周工”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症下药,为乘客出行保驾护航。

“周工”就是今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的周宇群,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机务保障部高级技师、工程师,他凭借过硬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敏锐的创新意识,被称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地面特种设备的“领航人”。

这一干就是29年

“我1991年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机场,这一干就是29年。”周宇群介绍,他组建的机务保障部设备维修车间,见证了长沙机场地面各类特种车辆设备自主维修管理,从无到有、从保守到创新的全过程。

2013年,民航局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之一的“桥载设备替代飞机APU运行”在黄花机场启动建设。之前飞机落地经停,是通过启动飞机的辅助发动机(APU)为飞机提供电力与冷暖空气,这一项目则是利用在登机廊桥处安装的桥载电源与空调替代飞机APU运行。

“要改革肯定很多问题,必须要逐一克服,逐一攻克。”同事们的印象里,那段时间周宇群一直带领团队,在冬冷夏热、风吹雨淋的机场机坪露天环境中奋战,经过800多个日夜终于找到了精准的解决方案,完成了60余台桥载设备及相关强弱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最终,桥载设备如期投入使用后,不仅降低飞机燃油消耗与APU运行损耗,收获机场与航空公司双赢的高额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飞机因启动发动机产生废气噪音污染。

创新改良大大延长了老设备的寿命

“周工记忆力超群,他对工作场所的每一处特点都烂熟于心。”设备器材部经理凌敏说,周宇群身上的一股子工匠精神最令她钦佩。

说到业务能力,周宇群淡淡一笑,指了指眼睛说,“我不是记性好,是我视力不好,所以总想着把看到地记在脑子里,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因患有先天性弱视力,在周宇群的电脑和手机中,放大镜和语音朗读软件是必备工具,记忆更成了一种技能。

经过对数百台设备的“雕琢”,周宇群不仅熟练掌握各类设备结构与原理,更全面掌握机械、电气、液压、软件等设备各类故障的维修,还能创造性的对设备进行改良设计。

“在机场有一辆1993年从美国进口的电源车,至今仍在使用,这都多亏了周工的改造。”凌敏说,机场的特种车辆设备是没有国家强制报废的使用期限,只要维修得当,很多“老伙计”都还能发光发热。“及时维修再经过改良设计,可以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

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徒弟

“现在不少机场的特种车辆维修服务都已经外包给厂商,像长沙机场这样能够进行自主维修的机场在行业内实属凤毛麟角。”周宇群说,为了不让技艺失传,他手把手的把技术传给了一批年轻的工程师。

“虽然周工话不多,但他是一本‘百科全书’,大家无论是工作上有困难还是生活中有困惑,都喜欢找他倾诉。”徒弟王舟说在师傅的带领下,自己成为了部门的技术骨干,还被评为湖南机场首届“十大青年榜样”。

通过20多年的发展,周宇群和他带领的设备器材部这个团队,现在已成长为拥有10多名技术骨干的创新团队,先后获得1项国家专利,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数十个,为机场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同事们的眼里,周宇群一直在全力推动特种车辆设备维修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不断为长沙机场创造着宝贵的经济效益和精神财富,展现了新时代“劳动模范”的风采。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邓竹君 刁方淇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2/11/86985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