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在扶贫一线|涟源:聚力产业 助推乡村脱贫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马丽红 2020-12-14 10:25:02
时刻新闻
—分享—

d8b249ef-ecec-49b1-ba12-7dcc02c5dd96.jpg

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左三)到胡家坪村调研产业发展,指出红薯产业大有可为,要推动深加工,多措并举打通销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李志富 涟源报道

荒山成了“绿色银行”,大棚蔬菜郁郁葱葱,扶贫车间一片繁忙……如今,走进涟源市各乡镇,目之所及,民居错落有致,田园闪着丰收的希望。在脱贫攻坚中,涟源市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按照“园区拉动、龙头带动”总体思路,多措并举实施产业扶贫。截至目前,累计带动贫困人口122064人发展产业,带动贫困人口64442人脱贫,全市148个贫困村都组建了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26e5129c-0a31-4816-8ddb-6789d51f5668.jpg

桥头河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长势喜人。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政策引领

根据国家、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产业扶贫政策,涟源市先后编制出台了《涟源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涟源市2019-2023年产业扶贫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产业扶贫政策。

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涟源市又出台了“稳就业、促生产、助脱贫”专项行动方案,投入2000余万元对有劳动能力和半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购买农资给予奖补,并根据安置就业人数、发放工资额度和带贫减贫效应,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带贫主体给予一次性补贴。这些政策措施,确保了产业扶贫工作紧贴实际,有效提振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增强了各类扶贫实体的带贫能力。

c59ae19a-7330-405f-9b52-184115602bce.jpg

涟源市七星街镇甘庄村村民的养鸡场。

培育龙头,多元发展,注重产业扶持

一方面,涟源始终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贫困户”的理念,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通过在项目投入上给予政策倾斜、帮助解决融资困难、贷款贴息等激励措施,积极培育农业(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发展。到2019年底,全市共培育发展10家省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娄底市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将柑桔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中药材、蔬菜作为辅导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并整合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步推进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各种业态共同发展,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同时从农业、畜牧、林业等单位抽调近100名技术人员,对特色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每个基地都有对口的技术人员,严防技术缺失导致产业搁浅。

54eb24e4-773d-48a1-90c1-5f77517509a5.jpg

涟源市湖南天柱山禽业的自动化鸡舍。

创新方式,积极引导,注重利益联结

通过充分利用《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湘办发[2017]29号),加大对帮扶企业的奖补力度,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联合体。同时组织开展“千企帮村万社联户”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按照“龙头企业+贫困户”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引导企业通过建立原料基地、开展合作项目、投资建厂、领办农民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安置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开展帮扶,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技术服务和农产品保底收购合同,全面构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截至目前,涟源市已为9家娄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产业联合体,148个贫困村已有90个村有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且效果明显,占比60.8%。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曾多次视察康麓生物、天柱山禽业、博盛生态、邬辣妈等产业扶贫项目,给予充分肯定。

1.jpg

娄底涟源市的玳玳果种植基地。(航拍:刘再丽)

精心组织,多点发力,注重产销对接

一是出台了《涟源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支持消费扶贫的政策和措施。

二是鼓励各乡镇、市直各单位食堂、工会与扶贫企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扶贫产品。2019年全市各乡镇、市直各单位食堂消费、工会福利消费、个人以购代捐采购扶贫农产品20余种,金额550多万元,2530户贫困户受益。

三是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建立农产品网上专卖店、电商扶贫特色馆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线上线下体验馆,鼓励对接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支持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推介我市扶贫特色农产品。2019年我市通过电商企业帮助销售的扶贫农产品总金额达1300多万元。

四是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10多次,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5次,农产品销售总额8000多万元。如2019年7月25日-30日,组织6家企业参加了湖南省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深圳)产销对接活动;9月6日-8日,组织7家企业参加了武陵山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10月23日-29日,组织了19家企业参加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目前,参展企业祥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湘山牌”茶油已进入娄底、长沙各大中小超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南酱老倌食品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也赢得了各级领导、媒体记者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d7ea18fa-1077-48cb-be53-6ab824da44c2.png

熊家村自产的农特产品已在当地颇有名气。

严把关口,规范管理,注重风险防范

一是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几年来,涟源市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强金融扶贫支持、引导市场主体投入等方式,逐年加大产业扶贫投入。2014-2019年,累计投入农业产业扶贫资金56999万元,贫困人口受益200890人次。制订项目验收、资金监管制度,严明产业扶贫工作纪律,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防止资金挤占、挪用、滞留、闲置。

二是规范带贫主体财务管理。由市农经事务中心派出专人指导,对参与产业扶贫的合作社进行清理,督促项目设置专账核算,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后期监管、服务。对只参与股份分红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项目,督促相关合作社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通过订单生产、安置就业等方式,吸收参与股份合作的贫困户更多融入生产经营,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建立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白名单和扶贫农产品目录,对进入白名单和扶贫农产品目录的企业和产品重点支持。

三是建立完善贫困户维权机制。产业扶贫项目帮扶主体作为项目经营主体,依法享有自主经营权,承担项目经营风险,有依约支付收益的义务。对委托帮扶、股份合作项目,规定时限内贫困户不承担经营风险;除由村集体作为实施主体的项目外,村集体也不承担经营风险。对帮扶措施不力、不履行合约的帮扶主体,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失信记录,取消今后申报各类项目资格,在破产清算时将贫困户收益分红作为第一支付顺序,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是建立产业保险制度。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保险支持力度,对应全市支柱产业创新和扩大险种,提高理赔标准,提升各类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将全市贫困户发展的特色产业及示范产业扶贫基地纳入产业保险范畴,所需保费由财政负担。

五是实行资产抵押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和市场等风险先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的应对措施。重点产业项目财政扶持资金投入形成的扶贫资产,在帮扶合同期内不能擅自转让买卖抵押处置,扶贫实体需签订承诺书,以现有资产作为履约担保。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2/14/87004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