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侗乡何处不飞歌 通道侗族自治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罗晓明 邱承 龙丽芳 吴祥淼 编辑:杨雁霞 2020-12-15 09:19:05
时刻新闻
—分享—

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黑老虎种植。图为村民喜摘黑老虎果。 刘 强 摄

风雨桥(资料图片)

通道,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雄名,作为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通道是一个神奇的地方。86年前,红军长征从这里转兵西进,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长征精神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符合通道实际的扶贫新路子。

全县7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430户46967人全部脱贫,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侗乡如诗如画。然而,过去秀丽的风光和红色的光环并没有使这里变得繁荣。区位偏远、山多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老少边穷的烙印深深地镌刻在这方热土上。

“贫困大山”掣肘发展,摆脱贫困重任在肩。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全县上下要凝神聚力,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把通道建设成全县各族人民幸福美丽的家园!”怀化市委常委、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斩钉截铁地说。

从2014年起,伴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役在通道22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打响。通道县委、县政府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决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县长任第一副指挥长。设置11个乡镇战区指挥部,由县委常委会议组成人员任战区指挥长,联村县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任副指挥长。

1791名干部组成的“四支队伍”奋战在脱贫一线,攻坚拔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收获,共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6000余个。

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建设专项整治,以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确保全县各级一以贯之抓扶贫、真刀真枪促脱贫。

强化资金保障,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2.11亿元,县财政投入1.28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3.5亿元。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通道众志成城的鏖战力量汇聚成海,誓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侗乡彻底变成现实。

城乡统筹,比翼齐飞,绘就发展“同心圆”

长期以来,“二元结构”如同一道高墙横亘在城乡之间,区位较为偏远的通道更不例外,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通道发展的最大短板。

“城乡一体化是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印宇鹰说,通道有效发挥了县城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构建起“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城乡连接,城乡融合。近几年,通道在城市成倍扩展的同时,她的生态禀赋得到更完美的呈现,她的功能布局实现了科学升级,她的带动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放眼通道侗乡的村村寨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到处是喜人的景象——

围绕“两完善”,通道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农村道路、农网改造、通讯网络、卫生室、文化活动设施六大工程“全覆盖”建设,全县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搭起“强韧骨架”,疏通“毛细血管”。近年来,通道投入12.86亿元,提质改造和新建村组道路1179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811公里,解决22.8万人出行难问题,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智慧党建,倾心服务,把扶贫的事儿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我的心愿实现了。”今年7月,木脚村贫困户王林关向村支两委提出为住房添瓦的“微心愿”,被认领实现。

通道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的“智慧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党务、政务、村务、商务、社会服务“五务合一”,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通道紧扣组织、管理、服务、治理“四个维度”,深化探索“两微服务”的有效实践,贯通社会治理最末梢神经。几年来,推行“菜单制”“项目化”服务模式,及时帮助贫困群众(含非贫困户)解决好单靠群众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1600多个。

安居为先,改造危房护安全。通道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14户,解决32182名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危房改造工作获2019年度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奖”。

健康为要,济民危困除贫根。通道全面落实“一覆盖、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实际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85%,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505人次。率先在全省推行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一站式结算管理。

教育为本,爱心雨露育英才。近年来,通道资助贫困学生(幼儿)166802人次,确保适龄学生不失学辍学;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补助贫困学生9948人;加大投资力度,乡村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旅游带动,精准发力,用美丽战胜贫困

“用美丽战胜贫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秀芳介绍,通道依托“民俗、生态、红色”三大资源,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战略,走出一条用“美丽战胜贫困”的产业脱贫之路。

悠悠坪坦河,歌在河岸唱,船在水中行……今年国庆期间,通道首创全国侗族地区大型侗寨山水实景演出《戊梁恋歌》在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精彩上演。其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该县民族特色旅游的又一张新名片。

皇都侗文化村拥有完整的侗寨群落、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该村引导贫困户以帮扶资金入股,直接参与民俗宾馆、合拢宴等经营,实现了就近上岗;对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通过对口帮扶,将民房改造成农家乐或开办民俗客栈、旅馆;鼓励部分农户从事民俗旅游小手工生产或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通道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奖补、减免门店租金等方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家饭店、旅游商店、农家客栈等。

拉长产业链,激活全要素。围绕“土”“特”两字,通道以游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做旅游商品开发文章。

如今,大山里的贫困户纷纷被拉进草鞋编制、芦笙制作、银饰加工等生产、加工、销售的大网络,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仅芦笙一项,年产13000余把,产值近4000万元。并形成播阳有嚼头、湘村购等一批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

近年来,通道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建成旅游侗寨32个、休闲农庄20余家、农家乐111家,持续带动4000余户1.2万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及关联产业。通道连续五年进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

村企合一,一村一园,铺就产业发展亮丽底色

如果说旅游扶贫擦亮了通道脱贫攻坚的亮丽底色,那么“村企合一”便是通道产业扶贫的升级版,通过要素聚拢整合,盘活了产业发展这盘大棋。

2017年以来,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资源优劣、发展动力等因素之后,通道立足实际,推行“村企合一”,在牙屯堡镇文坡村、双江镇琵琶村、万佛山镇木脚村进行试点,并在全县推广。

“村企合一”,即以村党支部为政治主体,以村级公司为经济主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上的“两委”成员既是委员会成员又是企业职工。依托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行人头股、土地股、发展股、扶贫股、管理股、公益股“六股分红”。

“村企合一”把农民组织起来跟着党组织,走集体经营、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通过“基地+”“生态+”模式,发展生态种养、休闲观光、花卉苗木、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村民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按照“一村一园”“一村一品”标准,通道采取“抱团发展、村级公司带动、企业帮扶”等方式,扎实推进152个村级产业基地建设,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面消除。以土地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自主参与等方式,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罗晓明 邱承 龙丽芳 吴祥淼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